大学生“村官”摆脱信任危机 应做到“四勤”

来源: 作者:张乐 王磊
    2008年,国家招聘大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给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那么大学生“村官”如何摆脱“信任危机”,树立威望,顺利开展工作?笔者认为,新任大学生“村官”应该做到四勤:

  一是嘴勤。要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大学生虽然有较高的学历,但是对我们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惠农政策知之甚少,尤其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涉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些新政策,更是要求新上任的大学生“村官”深学、真懂、能讲。通过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把握这些政策实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运用政策理论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给广大党员群众,成为一名“永不走”的理论政策宣讲员。

  二是腿勤。要走访群众,了解村情民意。许多大学生“村官”虽然大部分生活在农村,但不一定了解农村;参加过农业劳动,不一定懂得农业技术;是农村子女,不一定理解农民。通过走访群众,调查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现状,能够了解村情民意,知道农民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最企盼什么。掌握这些资料后才能有重点,有突破地开展农村工作。

  三是手勤。要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获得群众认可。村干部工作干的好不好,不是上级说了算,也不是自己说了管用,而是由广大农民群众来评定的。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帮助村民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多渠道销售农产品。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扶贫项目,解决本村水、路、桥等问题,并结合当前推行的为民服务代理制度,主动提供服务,为那些参加新型农合,享受低保和五保户提供上门服务,帮助他们办理相关手续,让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成为新时期干部工作的一大特色。

  四是脑勤。带领群众致富,当好“领头雁”。新上任的大学生“村官”应利用自己知识层次高、头脑灵活、干事劲头大的优势,尽快进入角色,转变思想观念,抛弃“我是大学生,咋能整天泡在田地里”的观念,多到农业产业化基地“取经”,积极探索思考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协调解决农民发展生产资金困难,引导农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努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