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模式”:解决大学生村官“上得来”的范本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佚名
    正如火如荼推进的“大学生村官”项目,可以说是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为培养下一代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布局的。

  项目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政府的倡导力度和大学生的报国热情,也取决于大学生是否感觉事业有干头、工作有劲头、前途有盼头。

  而“前途有盼头”则取决于其经济、政治待遇尤其是身份、晋升方面的制度化安排。若能解决好大学生村官的前途和方向问题,那些揣着经世济国的宏大抱负走入乡村的热血青年将能成就更大的事业,进而推动大学生村官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村官——包括大学生村官——的尴尬处境值得关注,他们被约定俗成地被叫成“官”,但徒有其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体制内的“官”。实施公务员“凡进必考”制度后,如果不能胜过某些“考试型人才”,他们难以通过自己的“施政”业绩正大光明地成为“官”。

  从这个层面看,“南岸模式”是一个值得深入解剖和密切关注的政策标本,其进展及成败,将为大学生村官项目提供弥足珍贵的镜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日前召开的中共重庆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上的讲话,对大学生村官的发展路径给予了高度关注。

  薄熙来指出,支部是党最基层的组织,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工作的载体,是农民的“主心骨”,村级党支部搞得好不好,对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薄熙来说,要通过一系列措施,给村级组织注入活力,从明年开始,每年选拔100名优秀年轻村干部,到高校脱产学习培训,两年后择优招录为乡镇干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要扎实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大学生当村官是个战略问题、重要决策。选派大学生村官,一要“压担子”,特别优秀的大学生可以任支部书记,发挥更大作用;二要给予公务员工资待遇,鼓励大学生去农村实干、出成果;三要将招录公务员的重点面向当过两年以上村官的大学生,招录比例不得低于60%。要解决大学生村官“下不去”、“上不来”的问题,让大学生可以“下去”、让优秀的村干部可以“上来”,这也是用人方面的一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