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之现状分析
各地按照中央部署及要求,积极选派大学毕业生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村任职并开展工作。从实践看,这一创新举措的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我们党大力培养造就德才兼备,勇于和善于改革创新的后备人才群体的需要。大学生到村任职,体现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营造了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形成了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的良好氛围。这是富有远见卓识的重大举措,将在实践中涌现一大批熟悉农村基层工作,对基层人民群众有感情,能引领农村实现科学发展的创新人才,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利在农村,益在农民,功在千秋。
现状之一:取得了许多成效
一年多来,各地区着眼于培养优秀年轻后备干部,构建城乡人才帮扶新机制,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通过实施多种形式,选派大学生到相对后进的农村任职,注意教育引导到村任职大学生先当村民,后当村官,认真学习党的农村政策,尽快熟悉农村情况,从最受农民欢迎、最能给农民带来实惠和最易于落实的事情做起,努力由“外乡人”变成农民的贴心人,从具体的事情做起,找准发挥作用的切入点,把自己作为农民的一分子,虚心向农民学习,向实践学习,与农民群众交朋友,较好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为基层干部队伍,尤其是广大农村干部队伍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大学生村官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得到了锻炼,使一大批大学生村官成为了经过基层实践锻炼,成长为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后备干部人才。
二是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了村级组织带领群众的致富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三是调动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较好地解决了老区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医疗等社会事业水平较低等实际问题,得到了老区人民的广泛赞誉。
四是发挥了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思想观念新、文化水平高、文艺表演能力强的优势,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倡导文明,创建文明家庭、争做文明村民,在老区村营造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围,促进了农村的和谐建设。
[1] [2] [3] 下一页
- 村民意识是大学生当好村官的前提 (2007-08-20)
- 政策上给予切实鼓励支持 引导大学生扎根农村 (2007-08-20)
- 对“大学生当村官”的思考 (2007-08-26)
- 大学毕业生任“村官”的做法和成效 (2007-08-26)
- 大学生“村官”要处理好四种矛盾关系 (2007-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