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还在探索过程中

来源:忻州新闻网 作者:李旭丰
    大学生"村官"正在被人们视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指示要完善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机制的研究。所以如何让这支年轻的队伍尽快成长和成熟起来,是摆在基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记者近日在五台县东冶镇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无意中发现该镇有一位既是乡镇公务员,又是大学生村官的双料身份的乡村干部。据该镇党政办主任白峰伟介绍说,这位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名叫武志平的年轻人,以镇干部下乡包村到该镇文兴村协助工作时,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深受群众欢迎,于2005年冬季换届选举时,被选为村支部书记。任职以来,武志平身体力行把一个村子的工作搞得扎扎实实,很有起色。也正是这样一些原因,在2008年冬季换届选举时,再次当选为该村支部书记,成为该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中一个新的亮点。在该镇也已经工作一年的新任"村官"韩斌说,武志平同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都在向他学习。

  从总体上看,我国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还在继续探索和创新过程中。尤其像我市这种处于偏僻和比较贫困的农村山区,究竟如何才能把这一工作搞好,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五台县委组织部对此专门下达了关于大学生村干部管理暂行办法的文件,东冶镇参照上级精神也制定了相关管理细则--当然由培训指导管理到见之于成效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由此想到数月前《经济参考报》刊登的一篇报道说,一个叫杨本伦的硕士"村官",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人事部工作。1992年10月,他主动放弃了这一工作,要求回到家乡山东省沂源县石桥乡东北庄村任支部书记。这个全村2500人,人均不到一亩薄岭地的贫困山村,80%的村民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杨本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带领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林果业,修建了农贸市场,并亲自外出争取回多项资金,兴修了水利工程和道路,变化和成绩还是比较明显的。然而他还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了"败走"。为什么?按杨本伦的话说,终因"水土不服"而选择了离开。为了工作,他经常顾不得吃午饭,十天半月不回家,为把最好的一块坟地建成市场,被人打得头破血流。而这个市场后来成了附近有名的集散市场,村民们市场意识越来越强。他说他的失误主要是对农村经济不了解,比如盲目跟风上企业,结果是上得快垮得快。他最后意味深长地说,大学生要想在农村办点事,适应农村环境是第一关。但他对自己六年村官的经历从来不后悔,认为这段经历教给了他许多。他现在是一个商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杨本伦的经历,对当代村官尤其对贫困山区的村官的成长,可谓不无借鉴意义。据悉,武志平任职以来组织村民修通5华里的通村公路,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他到处找钱借钱,最后个人欠下3万多元,且宁愿别人不知道;村办小学没钱,他把自己做生活费用的600元钱,交给学校为孩子们买蜂窝煤。过教师节慰问教师村里没钱,他拿出1200元以村里名义充当慰问金;2007年该村开古庙会,全部开销3万元,他以个人名义贷款1万元,这些亏空至今没有补上。当记者问到他的初衷,并能支持多久时,这位看上去老成持重,其实刚刚30出头的年轻人,说出话来朴实动人。他说:我来这里是为了搞工作,没有想得到什么,乡亲们希望我来是他们需要我付出,我来就是为了付出。相信这种心迹代表了我们国家新一代的精神风貌。不过,乡亲们希望他付出是希望他在工作上精力智慧上责任上的付出,而不是要他自掏腰包支持村政建设,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能做到这一点的确实不多。但个人的工资毕竟有限,且全拿出来也没有多少,而村政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所以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如何根据村里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兴办一些能让它自己造血的企业才是根本之法。当然这些道理大家都会讲,但做起来确实困难重重。其实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人人能做了的事情你也跟着去做,并不是太难。只有那些在大多数人眼中认为很难甚至办不成的事情,你却脚踏实地一步步把它做成功了,这才叫人才,叫本事。郭沫若有句话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