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虎:政策的阳光关爱湖北大学生村官成长

来源:荆楚网 作者:刘虎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雪灾和地震接踵而至,金融风暴也不期而遇;国内大多中小企业经营惨淡,大批外出务工农民被迫返乡。跨入2009年后,国内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可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突破600万人,这一庞大的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笔者作为2008年湖北省首批大学生村官,庆幸自己错开了这段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高峰时期。当然,能够到广阔的农村去放飞梦想,能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不可或缺的是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大学生村官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到位。2008年7月底,省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华中农业大学举办了湖北省首批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培训班,为800多名大学生村官讲解了农村政策和涉农法律法规、农村基层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还邀请某些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优秀大学生村官代表作报告,向大学生村官介绍和交流基层工作经验。而后,省委组织部还专门编撰《湖北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简报》。为便于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能顺利开展工作,按生源地是我省的回原籍县工作的思路,将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分回原籍县服务;而各县市区又结合大学生个人的专长和意愿,将大学生分到一些民风淳朴、班子团结、党组织书记传帮带能力强的村。组织人事部门与大学生村官签订了聘用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很多县市区的领导和组工干部、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乡镇驻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都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对子,帮学习、传技术、教方法、带工作,跟踪教育培养。各县市组织部门开通了“手机短信平台”,建立了“大学生村官QQ群”;为鼓励和扶持大学生村官立足基层、干事创业,2008年10月,省委组织部和团省委在全省实施“湖北省选聘生创业‘扬帆计划’”。而后,又开辟并试用行了湖北省大学生村官扬帆网、湖北大学生村官论坛两个官方网站,用于大学生村官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省农科院每月还向我省首批大学生村官赠阅《农家顾问》等科普月刊,及时将省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到荆楚大地。岁末年初时,各县市区又落实了大学生村官例会制度,召开座谈会,组织学习和联谊交流活动。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和培养,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和保障措施得力。除了中组部等部门对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规定的政策待遇外,我省也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半年来这些政策和待遇,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认真落实。2008年8月初,省财政资金已经到位。10月底,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一次性安置费也拨付到位;从当年8月份开始,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按月及时发放到位。我省坚持大学生村官一人一张工资卡,每月工资按时发放到位;武汉市对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除享受中央和省财政规定的补贴外,市、区财政还追加补贴,确保大学生村官的收入达到武汉现有各区乡镇新录入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水平。襄樊市每年还对到村任职的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按1000元、2000元、3000元的标准发放市财政补贴;有些县市区每月还给予大学生村官一定的交通、电话和生活补助;一些县市还统一为大学生村官办理了各项社会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这些待遇的落实解除了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到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便于他们安心工作,服务农村,扎根基层。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发挥和成长令人欣喜。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积极转换角色,虚心学习基层经验,立足岗位服务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发挥作用,赢得了基层干部的欢迎和农民群众的称赞。一些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积极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一些涉农法律法规,推行种职业和养殖业的标准化生产,带领当地群众利用特色产业致富。在2008年11月份,我省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很多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村两委委员,部分受群众拥戴的还当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2008年12月22日,我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大学生村官樊盛林作为湖北省首批大学生村官的代表,在北京参加了由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的全国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人们普遍反映大学生村官到村后,带去了新知识和新思想,推广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农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一些大学生村官在上级组织和“扬帆计划”的帮扶下,确立了创业意向,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等便民服务项目,立志在广阔的农村干出一番事业来。
  在组织的关怀和帮扶下,大学生村官生活有保障、管理有机制、干事有劲头、发展有空间。众多大学生村官感到,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是的,“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心系农村、服务农民;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砥砺成才、奉献社会。”是他们的誓言。在农村里锤炼,在实践中提高,在成长中奉献!。是大学生村官的共识和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