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当村官,还是先读大学

来源:京报网 作者:铁铮
  我一直反对叫“村官”这个词。官本位闹的,连村干部都成了官了。但全国上下都这么叫,我一介草民,也无能为力。但对于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当村干部助理这事儿,我一直是支持的。我还带着首都大学生记者团,采访过京郊农村的几十名大学生助理,得到了温总理的肯定。没想到的是,一个大二的女生就当上了村委会主任,已经开始带着村民们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

  对于在校的大学生就到农村任职究竟该怎么看?在社会上也是众说纷纭。某网站的调查显示,65%的人赞赏这一举动,认为女生有胆识、有热情,愿为家乡贡献力量值得佩服;质疑的有30%,担心在校大学生有学习任务,无法真正完成村委会主任的工作。

  我认为,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区别的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还是鼓励在校的大学生放下学业。将两者混为一谈,就很难说清楚了。

  无疑,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已经试行多年,有一定成效,无论是对农村的发展还是对大学毕业生的成长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实施一村一个大学毕业生的目标,既有利于大学生就业、有利于大学生成长,又有利于推动农村的建设,如果推行好的话,的确是一个好的办法和途径。

  但是对于一个在校生而言,刚上大二就挑起村委会的担子,大家在投赞成票时就应该慎重了。除了她本人是否胜任之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她还是个学生。学生当然应该以学为主了。如何处理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带领全村人致富之间的关系,恐怕是鱼和熊掌难以兼得。在不能兼得的情况下,究竟应该舍弃哪一个,需要认真地斟酌。

  尽管有六成以上的人持支持态度,但恐怕更多的是支持其为改变农村面貌贡献力量的热情。而持质疑态度者,也是担心其要么不能完成学业,要么就不能真正挑起村委会主任的担子。说白了,支持的和质疑的,并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

  据说,女生所在的学校并不支持。因为这会影响其学业的完成。她所在的学院和她的家乡相距遥远,根本无法两者兼顾。这个女生现在很苦恼,希望母校保留学籍,或者转到家乡附近高校就读,以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矛盾。

  依我所见,这个女生的热情的确难得,94.5%的支持率也代表了村民的希冀。既然如此,她所在的高校应该支持她的行动。既然在校大学生可以保留学籍当兵,为什么不可以保留学籍当村干部呢?在政策上,对这样的新生事物应该加以鼓励。不但如此,学校还应该像支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那样,当好她的亲友团,做她带领村民前进的后盾和技术支撑。如果可能,家乡附近的高校也应允许她转学,伸出援助之手,为其处理两者关系助一臂之力。

  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还希望这个女生不要忘记自己的学业。因为,要让农村进一步发展,除了热情和勇气之外,还需要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的管理,还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而她作为一个大二的学生,显然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村委会主任工作的同时,要保持和母校的联系,尽量挤时间自学,还可以借助网络等手段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