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

来源:兴化党建组织科 作者:房干森等

     主持人语: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从实践看,这不仅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推动了村级组织的年轻化、知识化,而且大学生自身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极为丰富,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而且是现代理念和知识复合性的巨大工程,这就迫切需要输入大量的“新鲜血液”。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新农村建设要求物质与精神、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并且是节约型和可持续的发展。为此,势必要在大量新型农民涌现的基础上,造就新产业、新组织、新设施、新风貌,这也正是时代赋予有志青年的使命和机遇。

“新农村”需要“新人才”

■房干森

    近年来,国家有计划地向农村输送了大量“大学生村官”,各地也陆续招聘了一大批“大学生村官”,这无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有人认为,“十年寒窗苦”,到头来还是“泥腿子”,大学生当“村官”,大材小用。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实行的是大学生由国家统包统分的就业方法。那时,许多家长和学生把考大学看成是“跳农门”的跳板。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已随之改革为双向选择、自谋职业。但不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未能及时转变,在选择职业时仍一味地抱着非机关事业单位不进,非国有企业不进的“雄心壮志”,正是由于这种想法,害得他们不能及时就业,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一些大学生下乡当“村官”,正是他们及时转变就业观,勇敢面对现实,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人生的结果。
    再说,村官虽是“芝麻官”,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小。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随着农副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农业生产受到市场约束,作为一村的领头人,不熟悉市场经济就难以胜任;随着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的来临,农业科技进步成为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主导力量,不了解、不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一村虽小,却是一片可以大有作为的天地。一些大学生下乡当“村官”,使他们所接受的信息、所学到的知识和专业技术有用武之地,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在农村这个大熔炉里接受锻炼,增长才干,茁壮成长。是金子放在哪里都发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和新思路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立人才为本、为重、为先之策,走人才强农、兴农、富农之路,才能依靠人才带领农民群众发展高效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才能加速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最终也才能实现亿万农民的小康大业。
    大学毕业生是人才,更是政治、技术、文化等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但是,大学毕业生从校园走入社会,从都市走入乡村,是他们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有关部门应从政治、工作、生活等方面积极主动地予以关心、支持,积极营造吸引和留住“大学生村官“的环境,建立好知人善任的用才机制,制定出公正、公开、透明的选拔标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平等竞争中发挥有舞台、施展有空间、事业有成就,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大显身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