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轮回:中国知识青年再下乡肩负重任

来源:广东新闻网 作者:佚名

  历史常常有重复。几十年前,内地知识青年纷纷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如今,再有大批大学生响应政府的指引,到农村基层去。

  内地决定,从去年开始,将连续五年选派十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去任职。目前,这一行动虽然还只是涓涓细流,但已渐成趋势,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加入。据观察,迄今多个省市已有所动作,赶潮现象有所浮现。譬如,安徽去年就选派了一千五百人,苏州近日也公开招考二百二十名。上海最新的一次招考在四月中旬展开,计划再增派二百七十九人到十个郊区县任职。

  大学生们以前是“天之骄子”,多数人对农村不屑一顾。但这种现象正悄悄中有所改变,各地村官“科考”渐趋热络。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村官考试,应考者更是火爆。譬如苏州近日招考二百二十名,报名人数就突破八千,二十八人争抢一个职位,是有公开资料以来的最强档的记录。上海最近的一次招考,应考与录取的比例也高达十四比一。

  内地大学生开始垂注“村官”职位,据笔者观察,大致有两方面因素使然。一是,在就业市场紧张的今天,大学生要在大城市谋得一职已属不易,他们中有些开始因应时势改变观念,退而求其次;其二,国家对下农村任职的大学生采取了一些优惠政策,如享有包括住房公积金在内的“五险一金”、有机会转入事业编制,“考研”和考公务员能够加分等等,这些都令大学生们有所期待。当然,他们到农村去,所面临的困难不少,包括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艰苦、方言阻隔多多、要学会办小事、琐事等等。

  大学生到农村去当“村官”,严格意义上说有点言过其实。他们委任的角色,多数是村支书助理之类的配角,譬如华东师大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苑晓霖,到上海崇明县新河镇井亭村当村支书助理就是一个典型的角色。

  按照内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官只能由村民从内部选举产生,不能由外部指派。不过这一模式实际上已有所突破。譬如,东南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已招聘海归研究生任职第一把手,而甘肃华亭县几个月前就在二十个贫困村试行“万元年薪”公选村书记的举措,突破人选地域、行业上的限制。有观点认为,这实际上已宣告长期沿袭的村干部产生机制正面临新的突破,诚然,大学生的加速流向农村,不可否认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大学生到农村去的计划,目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实际产生的效果有待观察。农村有诸多因袭和不同的人文、资源背景,初出茅庐的学生哥们未必能够适应。其次,内地区域贫富悬殊,村官薪水落差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流向失衡的问题的出现。在四川,村官月薪普遍只有五、六百元人民币,而在东南沿海,月薪四五千元已非常普遍。网上最近就爆出某地村官领十五万年薪的“猛料”。

  五十多年前,毛泽东提出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观点,这一观点后来引发了一千六百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滚滚洪流。如今,内地鼓励知识青年到农村基层去、到西部去,有惊人的巧合,不过,不同的是,这次大学生们主要的不是去接受农民的“再教育”,而是肩负起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