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激励 青海省培养大学生村官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来源:中国人事报
作者:佚名
从2006年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牧区任职服务工作至今,青海用4年时间为农牧区配备了2099名大学生,目前在岗1748名。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带头人和对人民群众有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从基层成长起来;一条“到基层锻炼、从基层选拔党政人才”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初具雏形。
完善制度,使他们下得去、能留住
2006年,《青海省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服务的实施意见》出台。这部青海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本法”对选聘、使用、日常管理、待遇、考核等各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此后,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成立了管理服务工作机构,确定了相关部门和县、乡、村的职责任务,形成齐抓共管、分级负责的格局。
为使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角色,各级组织部门将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纳入到培训教育规划中,积极开展岗前培训,任中培训,县、乡镇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外出考察等培训。今年,省委组织部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牧厅专门举办4期专题培训班,对399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系统培训。
为确保大学生“村官”能“待得住”,青海省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标准进行调整提高,今年达到每人每年1.5万元。此外,青海还全面落实了安置费、体检费、管理费、交通费,并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
搭建平台,使他们干得好、受锻炼
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终将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提供舞台、创造条件作为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关键,让他们在农牧区这个广阔天地里施展才华、实现抱负、锻炼成长。
一方面,针对“不会干、不敢干”的情况,让大学生“村官”全面参与农牧业生产、村级组织建设、教科文卫、政策宣传等各项工作,给他们压担子、定任务,从具体事做起,使他们感到有用武之地。
另一方面,根据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结合所在村的实际,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项目,提供信息、创造条件,并在政策咨询、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指导。
互助县威远镇大寺路村“村官”李世莲,在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依托土族民族和传统技能优势,在大寺路村建成了全省第一家土族民族刺绣厂,招收73名有刺绣经验的妇女进行刺绣品生产,为土族群众找到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致富步伐的新路子。
各级党组织充分信任、热情鼓励大学生“村官”放手工作、大胆创业,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了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本领,积累了农牧区工作经验,真正成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骨干力量。
乌兰县铜普镇茶汉诺村党支部副书记、大学生“村官”恩克,组织成立了集货运、住宿、餐饮、购物和旅游为一体的村办合资企业——茶汉诺兴邦货运有限公司,带动村级经济发展,摘掉了村级经济“空壳村”的帽子,赢得了牧民群众的好评。
培养激励,使他们流得动、快成才
为真正把服务农牧区、服务农牧民、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奉献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好、管理好、使用好,青海省立足大学生“村官”长远发展,健全培养激励机制。
全省各地积极探索到村任职服务的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的有效途径,在2008年村级换届选举中,把条件成熟、群众公认、工作能力强的1137名到村任职服务的大学生“村官”依法按章选进村“两委”班子,其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21名、副书记15名,担任村委会主任112名、副主任287名。既为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活力,又保证了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青海还积极拓展大学生“村官”进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渠道,逐步建立了一套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激励工作机制,储备了一批党政后备人才力量。近年来,先后有233名大学生“村官”考录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青海规定,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服务2年后,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或参加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的,在笔试总成绩中加5分;报考省内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成绩中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省直部门和单位面向社会公开考录公务员以及州地市乡镇机关公开考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时,拿出不少于1/3的职位,从到村任职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中考录或招聘。
在2008年和2009年公开考录县乡以下公务员时,青海专门拿出133个岗位,定向从到基层服务高校毕业生中考录。在2008年选调生工作中,青海拿出65个名额面向到基层服务两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招考,今年更是将名额增加到110名,占选调生总数的61.1%。(特约记者 青 组)
完善制度,使他们下得去、能留住
2006年,《青海省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服务的实施意见》出台。这部青海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本法”对选聘、使用、日常管理、待遇、考核等各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此后,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成立了管理服务工作机构,确定了相关部门和县、乡、村的职责任务,形成齐抓共管、分级负责的格局。
为使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角色,各级组织部门将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纳入到培训教育规划中,积极开展岗前培训,任中培训,县、乡镇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外出考察等培训。今年,省委组织部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牧厅专门举办4期专题培训班,对399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系统培训。
为确保大学生“村官”能“待得住”,青海省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标准进行调整提高,今年达到每人每年1.5万元。此外,青海还全面落实了安置费、体检费、管理费、交通费,并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
搭建平台,使他们干得好、受锻炼
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终将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提供舞台、创造条件作为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关键,让他们在农牧区这个广阔天地里施展才华、实现抱负、锻炼成长。
一方面,针对“不会干、不敢干”的情况,让大学生“村官”全面参与农牧业生产、村级组织建设、教科文卫、政策宣传等各项工作,给他们压担子、定任务,从具体事做起,使他们感到有用武之地。
另一方面,根据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结合所在村的实际,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项目,提供信息、创造条件,并在政策咨询、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指导。
互助县威远镇大寺路村“村官”李世莲,在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依托土族民族和传统技能优势,在大寺路村建成了全省第一家土族民族刺绣厂,招收73名有刺绣经验的妇女进行刺绣品生产,为土族群众找到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致富步伐的新路子。
各级党组织充分信任、热情鼓励大学生“村官”放手工作、大胆创业,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了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本领,积累了农牧区工作经验,真正成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骨干力量。
乌兰县铜普镇茶汉诺村党支部副书记、大学生“村官”恩克,组织成立了集货运、住宿、餐饮、购物和旅游为一体的村办合资企业——茶汉诺兴邦货运有限公司,带动村级经济发展,摘掉了村级经济“空壳村”的帽子,赢得了牧民群众的好评。
培养激励,使他们流得动、快成才
为真正把服务农牧区、服务农牧民、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奉献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好、管理好、使用好,青海省立足大学生“村官”长远发展,健全培养激励机制。
全省各地积极探索到村任职服务的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的有效途径,在2008年村级换届选举中,把条件成熟、群众公认、工作能力强的1137名到村任职服务的大学生“村官”依法按章选进村“两委”班子,其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21名、副书记15名,担任村委会主任112名、副主任287名。既为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活力,又保证了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青海还积极拓展大学生“村官”进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渠道,逐步建立了一套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激励工作机制,储备了一批党政后备人才力量。近年来,先后有233名大学生“村官”考录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青海规定,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服务2年后,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或参加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的,在笔试总成绩中加5分;报考省内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成绩中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省直部门和单位面向社会公开考录公务员以及州地市乡镇机关公开考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时,拿出不少于1/3的职位,从到村任职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中考录或招聘。
在2008年和2009年公开考录县乡以下公务员时,青海专门拿出133个岗位,定向从到基层服务高校毕业生中考录。在2008年选调生工作中,青海拿出65个名额面向到基层服务两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招考,今年更是将名额增加到110名,占选调生总数的61.1%。(特约记者 青 组)
延伸阅读:
- 青海民和县大学生村官要求解决编制得到回复 (2012-01-10)
- 青海省组织部:全面提高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 (2012-09-21)
- 大学生村官不在村,有何意义?政府回应解答 (2012-10-31)
- 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开展大学生村官招聘工作 (2012-11-07)
- 青海省将选拔大学生村官助推生态畜牧业发展 (2013-06-05)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