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生村官马明是个“多面手”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佚名
    工作感言

  “村官”不是“铁饭碗”,在2-3年的服务期满后,还是要进入市场、自主择业,如果对这个职业没有热情和激情,不仅做不好,也学不到东西,对职业生涯没有任何帮助。

  专家点评

  市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成员曹天风

  马明的工作经历很精彩。如今部分大学生觉得,农村天地小,没有他们发挥的空间和舞台。其实不然。建议大学生在就业时,可以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考虑。现在国家十分重视新农村的建设,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需要提醒的是,大学生当“村官”,不是去当“官”的,是要脚踏实地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认清自己的职场定位。

  晨报记者周思立

  上海交大生物技术专业的硕士毕业生马明,到闵行区华漕镇华漕村上任“村官”快一年了。到任后,马明除了参与调解、卫生创建、动迁等工作之外,还撰写了几万字的各种文件、升级过村委会的电脑系统,甚至当过主持人。“一个马明可以顶上好几个人了。”华漕村的谢书记将称他为“多功能村官”。

  方言当敲门砖

  “在农村,你说普通话,根本不能和村民打成一片。”来自山东的马明告诉记者,最初当他用普通话给村民打电话时,甚至曾被误认为是电话诈骗,让他哭笑不得。

  “没办法,只好学。”可是,闵行区内的每个镇、每个村都各自方言,这让马明懵了好一阵子。上任8个月来,他一边跟着村干部学听、学说当地话,一边通过工作和生活机会不断地和村民沟通。现在,马明已经能听懂90%的当地话了,但说得还有些“夹生”。“语言通了,工作也顺利了很多。”马明说,现在有些村民还会上他家聊聊家常,让他感到很有成就感。和村民做邻居

  过了语言关,马明和村民的关系就拉近了不少。今年,马明还特地把家搬到了村民居民楼,和村民当起了邻居。马明之前一直住在村委办公室楼上,“虽然上下班方便,但是离村民还是太远了”。现在,马明有时还会和村民一起买买菜,学学做华漕村的美食。“到了这里,我口味也跟着改了。”

  搬了家后,马明家的客人也慢慢多了起来。原本遇到急事只能去村委办公室求助的村民,现在碰到什么困难,到马明楼下一喊,就能找到他。当然,没事还能上他家聊聊家常。兼职IT工程师、主持人

  村委办公室大多数干部年龄都大了,在运用电脑方面,多少有些困难。马明先主动为电脑重装了系统,随后又升级了软件,大大增加了电脑使用效率。之前村委会从未使用过PPT软件,马明就为村内的党员会议制作了结合音乐、画面、字幕的PPT。

  客串“兼职主持人”,纯属偶然。有一次,村里一家企业举办开业典礼,主持人没能按时到场。马明“临危受命”,被推上台担任主持人。马明这次“救场”,帮企业和村干部化解了一场尴尬,大伙评价说:“大学生村官,就是冲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