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当村官 希望父母作为坚强后盾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黄俊峰 颜…
    蓝天白云,黄土绿树。累累的果实挂满枝头,憨憨的老农眯缝着双眼,叼着烟袋,笑看一群城里人在自家果园里采摘果实。

  这样的诗情画意最近经常闪现在赵博的脑海里。作为上海某知名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出生在城市里的赵博铁了心要当一名“村官”,为此他还跟希望自己留在城里当个白领的父母闹得很不愉快。

  “我会先解决农村的交通问题,然后统一规划农民的种植。比如这片区域种苹果,另外一个区域种梨,再建个农产品买卖基地。总之,资源配置要实现最大程度的优化。”学金融保险专业的赵博从未去过农村。中国证券报记者见到他时,这个大男孩正在阅读农作物种植方面的书籍。

  其实,赵博在今年2月份已经收到了一家银行的聘用通知。但他对未来都市白领生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梦想能到一个更加纯净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就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大学生“村官”计划。

  跟赵博的“村官梦”相比,来自农村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何海燕则更多地出于现实的考虑。“到现在我投了差不多500份简历,8个月下来还没有在城里找到工作,当‘村官’是我的最后机会了。”她无奈地说。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今年全国有600多万应届大学毕业生,截至5月底,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签约率比往年低了很多。

  6月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措施。会议强调,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和科研单位招用、聘用高校毕业生,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此前,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政策已经出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村官)等。

  “(当村官)每个月差不多2000元的工资,在乡下基本上没有任何大笔开销,这笔钱基本上就是纯收入。”算算当“村官”的待遇,何海燕吐吐舌头,笑道,“一年下来也有2万块,这对我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收入,也能让父母享享福了。”而且,她相信凭着自己对农村的了解和所学知识,自己能够帮助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无论是胸怀改造农村的伟大理想,还是面对现实的无奈选择,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到农村发展已是炙手可热。中央组织部确定2009年到农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选聘名额(即中央财政补助名额)为2万名,而参与报名者估计有数十万人。

  上海财经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朱老师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整个上海市有5000多名高校毕业生争夺279名“村官”名额。上海财经大学报名人数从去年的9名猛增到今年的65名,其中还有一个博士生参与角逐。

  根据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服务2-3年后,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务员招录、继续求学、自主创业等方面能够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

  可以说,大学生到农村锻炼两三年,可为以后的发展积累一笔不小的“资本”,这也是大学生“村官”计划极具吸引力的地方。
  “政府对农村有那么多扶持政策,而农村又缺乏人才,做‘村官’其实也是一条很好的出路。我认识的人就有5个参加这个计划,竞争还是蛮激烈的,我要争取得到这个机会。”何海燕握了握拳头,给自己鼓劲。

  而赵博眼下最大的困扰,是来自亲朋好友的不理解。他们不明白他为什么放着舒服的白领工作不干,非要主动做个“乡下人”。“如果我真的当选了,父母最终也会同意的,希望他们能成为我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