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大学生村官期满分流不平衡应予以重视

来源:陕西党建网 作者:许海燕
 
  大学生村官期满出路一般有以下几种:留村任职、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和考研深造。然而,蒲城的大学生期满分流情况表明,各分流出路之间并不平衡。
 
  一是定向考录成为主要去向。考录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村官期满分流的主要去向。2011-2015年,定向考录的比率维持在六成左右,牢牢占据分流出路的首位。短期来看,定向考录事业单位暂时缓解了就业压力,但随着村官政策的持续实施,有待分流的大学生村官人数必将逐年累加,供求差额将使大学生村官就业安置压力增大。当累积起来的就业压力难以有效消化而会集中爆发,必将阻塞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新陈代谢”。
 
  二是自主创业陷入“低谷”。政府专门出台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指导意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创业率高达 60%以上,形成“大学生村官+专业合作社”、大学生村官抱团创业等多种模式。与任职期间如火如荼的创业富民实践相比,期满之后的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率骤减,2012-2015 年的自主创业率约为 5%。自主创业率前后的鲜明反差,表明创业项目接续上存在障碍。
 
  二是考录公务员比率固化。期满公务员去向的比率呈现固化之势,2011—2015年,蒲城大学生村官考录公务员的比率在15%上下徘徊。公务员是大学生村官期满出路的首要选择。尽管国家出台公务员职位向大学生村官倾斜的政策,但现实情形是地方公务员队伍业已趋于饱和,吸纳能力有限。考公务员无异于扎堆挤上“独木桥”,面临激烈竞争。
 
  解决大学生村官期满分流问题,建议从三个方面予以解决:
 
  严把选聘入口质量。在坚持个体自愿与高校推荐相结合的基础上,对选聘对象进行全面衡量,特别注重考察思想政治素质和志愿服务农村意愿,对于那些将村官当作就业“跳板”,经不起基层环境考验,不想干事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要及时排除在选聘行列之外。通过提高选聘质量,将有志于服务基层、热爱农村工作、综合素质优良的高校毕业生选聘到村官队伍中去,为其成长成才及其日后期满分流奠定主观心理基础。
 
  强化培训帮扶机制。围绕涉农政策法规、农业科技推广、创业致富、基层管理等核心内容,组织管理部门可采取案例讲解、基地实践等方式,切实有效开展岗位培训,提升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实务技能。帮扶上是建立县镇村三级干部联系帮带制度,县镇干部定期进行谈心谈话和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工作、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村组干部帮扶重在传授村务管理、矛盾纠纷处理、农技服务等方面的经验。通过教方法、指问题,让大学生村官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中积累经验,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培训帮扶有助于大学生村官步入正轨、干出“样子”,为其期满正常流动提供有力保障。
 
  拓宽后续发展出路。完善大学生村官期满分流机制,实现正常有序流动,还需要丰富退出类型,拓宽发展渠道。建议尝试采取 “六个一批”来广辟后续出路,即村级岗位留任一批,公共服务机构充实一批,机关事业单位招聘一批,创业有成转型一批,自主择业分流一批,考核不称职淘汰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