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和顺县大学生村干部组织管理工作纪实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赵彦 李振华

  大学生村官网讯(通讯员 赵彦  李振华)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这一战略决策实施以来的实践证明:充满知识、激情、活力的大学生村干部已成为现代“三农”工作的生力军,正在广大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且他们自身也得到了锻炼,丰富了阅历,提升了素质,夯实了基础。

  山西省和顺县崇山峻岭,地理偏僻,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县14万人,农业人口占到近80%,“三农”工作历来是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6年以来,和顺县共选聘大学生村干部272名,其中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5名,自主创业2名,在岗215名。面对大学生村干部这一人才集群,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确立了把大学生村干部培养成为党政后备人才、社会复合人才和“三农”新型人才的思路,强管理、抓培训、重锻炼,开展了“十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创建了大学生村官论坛、《大学生村官通讯》和专业技术协作小组三个交流平台,强化了县、乡、村、联谊会四级管理培养,为大学生村干部放飞梦想,健康成长,体现价值,发挥作用创造了平台。

  “十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是以“读一本好书、记一本民情日记、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帮助制定一套发展规划、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传授一条致富信息、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当好一名远程教育管理员、结对帮扶一户困难群众、帮扶一户致富能手进行创业”为主要内容。五年来,大学生村干部累计通读各类书籍6000余本,撰写《民情日记》15000余篇,撰写调研报告230余篇,帮助所在村制定发展规划186个,提出合理化建议200余条,传授致富信息80余条,帮助致富能手创业36项,组织文化团队48个,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全面进步。

  三个交流平台即:举办了村官论坛、创办了《大学生村官通讯》、成立了专业技术协作小组。论坛抓住了大学生村官关注的热点问题,让他们认真思考,畅谈交流;《通讯》采取县委组织部采编与大学生村干部自编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经验交流,宣传典型事迹,抒发自身感受,激励创业热情;大学生村干部还成立了涉及农、林、畜、信息、民情等6大类39个专业技术协作小组,并从县直部门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顾问,指导和帮助他们开展工作。

  县、乡、村、联谊会四级管理培养就是把培养大学生村干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感作为首要任务,五年来,县乡两级举办各类培训70余期,把政治理论、核心价值体系、党性修养、实用技术作为主要内容。同时,把“知青藏品馆”、县革命烈士陵园、平松惨案遗址、八路军129师太行游击区旧址作为革命教育基地。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各乡镇还组织演讲、诗词会、生活会、文艺活动等形式,让他们正确看待社会、看待农村、看待自己,树立起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激发他们服务“三农”、扎根山区的信心和勇气。

  特别是在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上,全力实施了“三扶三带”助推工程,有力促进了他们干事创业。“三扶”就是县、乡、村三级联动,积极扶持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县财政两年筹措200万元创业资金,并设立了60万元创业基金,为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提供小额贷款和资金帮扶;各乡镇根据当地优势,帮助做好项目的选择、论证、实施、管理和销售,解决了他们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农村班子为其创业提供基础设施支持,协调好场地、用电、用水、用工等实际问题,让他们安心创业。“三带” 就是组建专家服务团、创业保障团和农业合作社带动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帮助大学生村干部收集整理新品种、新技术信息,开展项目评估、前景分析、项目论证和“技术帮带”活动,提供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和科技推广示范区都作为大学生村干部的实习基地,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术、增进管理经验,为其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在创业实践中,和顺县探索创立了自主创业型、企业参合型、引资合办型、双向选择型、技术服务型“五种创业模式”。目前,全县大学生村干部已全部参与到创业中,领办、合办、参与创业项目37个,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农机等领域。项目总投资770多万元,其中,县大学生村干部创业资金扶持98万元,大学生村干部投资132万元,带动社会资金540余万元, 2000余名农民群众直接从中受益,有力地助推了农村发展。

  例如:马坊乡22名大学生村干部在乡村两级的大力扶持下,独自筹办经营起“春辉蔬菜开发有限公司”,专门聘请外地技术专家进行指导,共栽种西红柿50亩,破解了马坊乡历史上不能种、不会种蔬菜的难题,带动了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大地推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步伐;牛川乡华安食用菌创业园,采取“三联五帮工作队引资帮扶+村官投资+村民入股”的形式,实现年利润30余万元,全村年人均增收近3000元。创业园的新建,不仅培养锻炼了大学生村干部,提高了他们的带民致富能力,而且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民致富。

  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在和顺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牛川乡康顺杂粮加工合作社、阳光占食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平松勇军菌业合作社、喂马乡“绿之翼”苗木繁育基地、松烟镇“村官之绣”等等,这些创业典型,都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致富起到了典型引领作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许多大学生村干部在创业服务成为农村发展的带头人。目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2名,担任村“两委”成员的71名,担任村主任助理142名。在今年乡镇党委换届中,1名大学生村干部通过公开遴选成为乡镇副镇长,5名大学生村干部当选乡镇党委委员,5名大学生村干部当选为乡镇纪委委员。

  规范的管理、精心的培养、有效的锻炼,和顺县大学生村干部在实践中,思想境界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优势潜能不断显现,呈现出融入农村好、精神状态好、发展态势好、作用发挥好、社会评价好“五个好”的良好态势,实现了自身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双赢”。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广大大学生村干部用他们的智慧朝气、辛勤汗水,为和顺的赶超跨越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他们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