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接班人视角看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
来源:人民网
作者:姚东瑞
【摘要】党和国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全局的高度出发,提出用5年时间在全国聘用10万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任职,并提出这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面对这一举措,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如何,将直接决定这一战略实施的成败,影响大学生村官成长的环境固然很多,但是如果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必将对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切实发挥作用产生积极正面影响。
【关键词】接班人;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战略举措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抉择,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此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1]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指出:“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迫切需要一大批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稳定的农村基层干部,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维、现代眼光的优秀青年才俊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他说:“我们党的血脉在人民,根基在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对中国社会有深刻理解的骨干力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需要一代又一代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接班人。”[3]由此可见,党中央决不是把选派大学生村官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更不是一个“短期性”行为,而是把其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长期性”“战略性”举措。既然如此,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的营造自然而然也就应该上升为战略高度。
视角一:当前影响大学生“村官”成长的环境因素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农村户籍人口9.4亿,农村劳动力4.9亿,全国现有村党支部书记60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占8.45%,56岁以上的占16.64%;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2%,初中以下的占44.7%。从这些数据和情况可以看出,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引导大批人才走向农村。在很多人看来,大学生作为知识型、综合性人才,具有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富有激情、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到了农村基层以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积极为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服务,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但是,从当前大学生村官成长的情况来看,这种认识和现实之间仍然有不少很不和谐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村官面临农村工作经验缺乏,专业和自身能力与农村真正需要的人才不相适应。大学生“村官”大多是从全日制高校的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中的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党员(预备党员)中选拔,这些大学生不仅学习成绩良好,而且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综合素质优良,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但是由于大学生村官在任职之前基本上是从校门到农村,缺乏对农村社会的了解,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所学专业也大多与从事的工作相差甚远,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对村委会工作内容的了解程度不高,仅仅是“知道一些”,加上到了新环境,面临生活不习惯、人际关系较复杂、工作繁琐等不适应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开展。有很多地方是有人才却利用不上,缺乏人才还留不住人才。农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对河南平顶山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调查显示,82%的村民认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发展经济,36%的人认为要搞好学校教育,30%的认为要提高科技水平。然而,对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发现,86%的大学生村干部认为组织文艺活动、活跃农村气氛是重要的工作;这与农民群众的要求并不一致。”[4]2010年3月我们村官研究所联合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日报》党建周刊共同开展的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1818名大学生村官中,所学专业所属门类最多的是管理学,占16.8%,法学占12.8%,文学占12.7%,工学占12.1%,其它依次是理学占9.3%,教育学占9.5%,经济学占9.0%,农学占3.4%,医学占2.2%,历史学占1.2%,哲学占0.7%,非上述学科占10.4%。从数据来看,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专业构成分布较为广泛,但分布不均衡,与大多农村希望的农学类人才多一些的愿望有很大悬殊,但是,从大学生村官工作实践来看,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具有管理知识相对占有优势。
2、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成效与媒体舆论炒作给他们扎实工作带来困扰。在当前许多地方,有很多人把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看作是一种树立品牌效应的对外宣传机会加以放大利用,而对于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却避而不谈。报喜不报忧和夸大其词的宣传往往会把大学生村官置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大学生村官到农村的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有关安排部署,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任务,协助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园等。这些任务的完成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就要求当地有关部门和媒体要正确引导,不要大肆炒作,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创造一个客观的环境,在目前的境况下大学生村官大多数是很难一下就取得像样的成绩的,但是现在舆论上似乎有些浮躁,认为大学生村官一到农村就能解决农村的落后问题,其实不是这样。
3、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大学生村官组织管理遗留盲点。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存在组织管理遗留盲点。主要表现在:虽然出台了大学生村官的管理考核办法,但管理和考核机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大学生村官虽由所在乡镇管理,但由于身份特殊,乡镇党委政府既不能以一名普通乡镇干部去管理和要求,又不能以一名农村干部去对待和使用,在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上大多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另外,大学生村官的学习培训、政策保障、工作考核、督促检查、表彰激励等制度也都处于探索阶段,大学生在经过短期集中培训后进入乡村,由于缺少必要的配套技能培训,有些大学生村官对当地的情况、如何做工作、工作的困难一无所知,有70%大学生村官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对于农村工作不熟悉,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由于缺乏正确引导,有的大学生村官不明白自己下村任职的目的、意义是什么,找不准奋斗目标,把握不好工作的重点、难点,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这些情况很容易导致基层组织对大学生村官使用的随意性和培养管理的杂乱无章,严重者会陷入僵化。
4、许多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难有作为。农村需要的是真正愿意扎根的干部,农民渴望的是真心带领他们致富的领头人,对于“见多识广”的农村干部和村民们来说,早已对驻村、驻队、挂职等概念有些麻木。而大学生村官“非官非农”的尴尬身份,使得这些涉世不深,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助理”们,很难融入当地环境,在当前环境下,大学生村官“只能干些辅助工作,没有决策权,大事干不成,他们很尴尬。”究其缘由,如一位大学生村官所言,“我们这些所谓的‘村官’,并不是真正的干部,因为村干部都是村民选出来的,而我们不是村民选出来的,凭什么指手画脚?”[5]同时,“目前大学生村官想进村‘两委’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不少村庄规定,村里‘两委’委员必须同时满足拥有党员身份和是本村村民两个条件”。即使是本村村民,也同时拥有党员身份,因为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学生村官进入“两委”也是比较困难的,这就注定了大学生村官始终难以进入村里的决策层;还有一些大学生村官经常被乡镇政府以各种各样的名义从村里“借调”出去,有人甚至一年到头都在乡镇政府的办公室,更谈不上为村里发展有什么作为了。[page]
5、择业观念影响大学生村官的后续流向,造成 人力资源的浪费。各地方招聘大学生村官的初衷是为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造就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但是受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部分大学生选择大学生村官是出于“工作不好找,先就业再说”和“为今后考公务员、再深造做基础”考虑,入选后政府会提供一系列优惠待遇,工资收入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缴纳各种社会保险,比一般企业的待遇好;而且以后出路也有考虑,考事业单位有加分,公务员考录主要由“村官”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等等。部分大学生选择村官只是出于就业的考虑,而不是发自其内心地、真心真意地想投身基层、服务农村,我们的调查显示:三年合同期满以后,愿意续聘和在农村创业的人数只占到19.2%,69.2%的人选择的是考公务员。因此,服务期满之后,如果没有良好分流导向机制的支持,大学生村官就有可能出现大量流失,造成 人力资源的浪费。
视角二:大学生“村官”成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选聘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对于实现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提高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解决农村干部年龄老化,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有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大学生们来说,无疑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并非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被实践证明且在继续证明的金石之言。因为矛盾纠纷多集中在基层,关系极其复杂,也就更利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去施展身手和进一步摔打成才。正所谓“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也正因为如此,对大学生村官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1、要在思想深处切实解决大学生村官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目前,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难度更大。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2008年3月,中组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发展时期。随着各地在人员编制、工资福利等各方面出台了较为丰厚的政策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大学生到村任职岗位比考录公务员岗位还要热,吸引了很大一部分高校本科毕业生,甚至研究生加入到大学生到村任职岗位的竞争行列中来。在江苏2010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最终网上缴费确定参加笔试的22252人中,有六成是中共党员,共13363人,是选聘计划的3.3倍;83%是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是选聘计划的4.6倍;还有1949名是硕士以上研究生,占选聘计划的48%。另外,3671人来自“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包括37人来自北京大学,7人来自清华大学。报名之所以如此火爆,江苏的大学生村官政策落实到位和地域占有一定的优势外,其中不乏也存在一些大学生把选择到村任职作为前站职业,先寻求一个稳定可靠的行业,同时不断地寻求其他就业岗位,待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时,不告而辞;也有一些大学生把到村任职岗位作为自己政治前途的“快车道”,中央对到村任职大学生工作高度重视,专门下发文件,短期内被提拔指日可待。这些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工作推进。因此,对到村任职的大学生要加强岗前思想培训,教育他们选择到村任职,不是“跳板”,要静下心来,扎根农村,做好在最基层吃苦的精神准备,要一心一意、尽心尽力地为新农村建设发挥自己的特长。
2、要对大学生村官在成长过程中注意实事求是地培养。中央作出在高校选拔优秀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决策,目的是给农村基层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为建设新农村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基层骨干力量。在到村任职大学生的使用上,各地应该结合本地实际和到村任职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从有利于乡镇班子的整体建设,促进到村任职大学生队伍健康成长的角度,循序渐进的锻炼提高,切不可搞“拔苗助长”式的培养模式。按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规范程序,在实践中应该将有潜力的到村任职大学生列入后备人才库进行培养,待发展成熟后,可提拔进乡镇领导班子,以后可以让其在更高的平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的到村任职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且刚刚走出校门,不了解农村实际状况,也不适应农村工作环境,可以安排一年时间见习期,通过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传、帮、带,使到村任职大学生尽快熟悉农村、了解农村、适应农村,更好的融入农村。见习期满,可将比较突出的同志推上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等主要岗位,让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工作能力,经过两年以上的锻炼提高和组织培养,可以提拔重用一部分工作能力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具有奉献精神的到村任职大学生,同时也激励广大到村任职大学生更好地干事创业。
3、在搭建创业平台工作过程中要防止急功近利的情况出现。到村任职大学生思维活跃,都有一份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的干事创业热情,但需要实践的磨练和适当的引导。当前,各地党委、政府对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培养高度关注,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帮助和培养,确实涌现出不少到村任职大学生创业、带领群众致富的典型。不过也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为了尽快树立起典型,扩大影响,创立特色,经过组织的精心“包装”,将荣誉光环集中在某一点,全力打造本地到村任职大学生“品牌”的现象。到村任职大学生对发展有思想、有活力、有激情,但更需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发展创业平台,到村任职大学生也要结合当地实际,不能仅凭一时冲动,理想化的设计一些可操作性不强的发展创业计划。在工作实践中,组织对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创业要适当引导,但不能有组织包办或代办,要把当地的产业特点、区域特征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综合起来,结合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先进理念,采取联办等方式,创办项目,引领群众发展致富;更需要大力扶持和带动,但不能过分包装,可以通过多渠道争取,设立“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创业基金”,帮助到村任职大学生解决创业资金得不到落实的难题,使一些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快速发展壮大,带动群众共同发展致富。[page]
视角三: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成长内外部环境
为促进大学生村官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农村工作,激发他们的实干精神和创业热情,促使他们迅速成长成才,姜楼镇围绕培养创业富民型、服务群众型和社会管理型“三型”大学生村官,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培养和管理使用新机制,创新实施五优发展模式,提出争做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四有新人”目标,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干劲,着力培养一支扎根基层、奉献农村、干事创业的新农村建设生力军。
1、对于大学生村官自身来说,要通过努力来全面提高自己。一是坚持不懈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大学生村官初涉社会,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既要学习政治理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做到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又要学习农村政策法规,熟练掌握村级规章制度,学习农村实用技能,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为村民服务。同时,还要虚心向老同志、老党员学习,向群众学习,掌握农村工作方法,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和能力。二要转变角色,密切联系群众。大学生村官要像李源潮部长所说的那样:先做“村民”后做“村官”。要扎根农村、敢于吃苦、甘于奉献;要放下架子,从心理上走进群众,从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要多站在村民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多了解群众所思所想,耐心听取村民的诉求,有针对性的化解矛盾和处理事情,真正把群众要求的事情办实办好。三要发挥专长,推进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向群众宣传科普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文明新风;要充分利用学习的农业科技和市场经济知识,及时向群众提供政策、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发展产业,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要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努力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四要团结协作,增强集体合力。要找准定位,处理好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关系,要看到农村干部身上的许多长处,学会取长补短;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谦和忍让,团结乡干部、村干部和村民,为更好的开展农村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对不团结的因素,要客观地看待问题,公正地分析问题,自觉做“两委”班子的润滑剂,消除误会矛盾,不断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五要诚实守信,树立村官威信。大学生村官要树立威信,就必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与人打交道要实实在在,言出必行,言行一致,不动歪念,不耍手段。对上级要讲诚信,对百姓也要讲诚信,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自己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才能拥有自己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2、对于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外部环境来说,要为大学生村官成长搭建有效平台。选聘大学生的组织部门要充分了解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兴趣爱好、工作特长等信息,结合各村实际,将“村官”分配到最适合的行政村进行培养、锻炼;同时要把任职村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特色产业、优势资源、交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内容实事求是地介绍给村官,鼓励他们到最需要的地方发挥各自的才能。同时,在岗位设置上,除安排大学生村官担任村支书助理或村主任助理外,还安排他们兼任政策宣传员、远程教育管理员、矛盾协调员、信息员等职,让他们在基层真正发挥作用。要结合大学生村官工作经验缺乏、社会阅历不足的实际,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培训措施,不断加强大学生村官的自身建设。一方面开展农村政策培训。在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的基础上,结合镇村实际就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现阶段农村社会经济形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工作方法和新农村建设任务等方面知识进行了专项培训。要邀请经验丰富、工作出色的镇、村两级干部给大学生村官传授工作经验,探讨工作体会,化解工作初期的迷茫情绪;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先进村参观学习。要优化创新帮扶机制。要通过政策指导、信息引导,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大学生村官还通过与村支部书记的沟通交流,熟悉了解村情民意,更快的去适应农村工作。有关部门要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学习、思想上进行了全方位传、帮、带,通过组织他们参与党的建设、经济建设、计划生育、综治维稳、村级事务等方面的工作,让大学生村官在应对农村“繁、急、难、重”任务中积累经验,锻炼成才。
3、要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全力扶助,发挥创业典型引导作用。要建立国家、省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鼓励大学生在担任村官期间进行自主创业。要确定由组织、农工、财政、团委等部门组织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部,负责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筹措设立相关创业基金,协调发改、农业开发、畜牧等涉农部门争取项目资金,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创业成才提供资金和项目支持。政府主要部门要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植工程,为通过项目论证的大学生村干部提供贴息贷款,县、乡、村三级党组织要利用“县工业园、乡镇工业集中区、村级创业点”设立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孵化基地,免费为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提供场所,力争让大学生村官中大多都有自己的创业项目。还可以创新举措,将大学生创业项目纳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扶持资金”和再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担保范围,对凡有志于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干部都可得到多个部门在资金、政策、项目论证等方面给予扶持。
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他们成长成才的一种正确选择,可以直接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亲身体验我国的国情,建立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富有创造热情,但多数人还缺乏基层艰苦生活的锻炼。如果不到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就很难担当社会重任。淮海工学院副院长 姚东瑞
【参考文献】
[1]《李源潮给大学生村官回信:先当“村民” 后当“村官” (N)新华网 2008年5月8日
[2]习近平:《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N)光明日报2008年12月23日
[3]《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培养接班人的战略举措》(N)人民日报2009年1月26日
[4]郑风田等:《大学生村官,一把双刃剑》 人民网强国社区经济论坛 2009年3月22日
[5]澹宁:《大学生“村官”的红火与尴尬》(N)河南商报 2007年4月17日
【关键词】接班人;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战略举措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抉择,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此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1]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指出:“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迫切需要一大批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稳定的农村基层干部,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维、现代眼光的优秀青年才俊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他说:“我们党的血脉在人民,根基在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对中国社会有深刻理解的骨干力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需要一代又一代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接班人。”[3]由此可见,党中央决不是把选派大学生村官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更不是一个“短期性”行为,而是把其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长期性”“战略性”举措。既然如此,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的营造自然而然也就应该上升为战略高度。
视角一:当前影响大学生“村官”成长的环境因素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农村户籍人口9.4亿,农村劳动力4.9亿,全国现有村党支部书记60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占8.45%,56岁以上的占16.64%;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2%,初中以下的占44.7%。从这些数据和情况可以看出,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引导大批人才走向农村。在很多人看来,大学生作为知识型、综合性人才,具有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富有激情、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到了农村基层以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积极为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服务,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但是,从当前大学生村官成长的情况来看,这种认识和现实之间仍然有不少很不和谐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村官面临农村工作经验缺乏,专业和自身能力与农村真正需要的人才不相适应。大学生“村官”大多是从全日制高校的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中的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党员(预备党员)中选拔,这些大学生不仅学习成绩良好,而且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综合素质优良,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但是由于大学生村官在任职之前基本上是从校门到农村,缺乏对农村社会的了解,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所学专业也大多与从事的工作相差甚远,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对村委会工作内容的了解程度不高,仅仅是“知道一些”,加上到了新环境,面临生活不习惯、人际关系较复杂、工作繁琐等不适应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开展。有很多地方是有人才却利用不上,缺乏人才还留不住人才。农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对河南平顶山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调查显示,82%的村民认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发展经济,36%的人认为要搞好学校教育,30%的认为要提高科技水平。然而,对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发现,86%的大学生村干部认为组织文艺活动、活跃农村气氛是重要的工作;这与农民群众的要求并不一致。”[4]2010年3月我们村官研究所联合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日报》党建周刊共同开展的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1818名大学生村官中,所学专业所属门类最多的是管理学,占16.8%,法学占12.8%,文学占12.7%,工学占12.1%,其它依次是理学占9.3%,教育学占9.5%,经济学占9.0%,农学占3.4%,医学占2.2%,历史学占1.2%,哲学占0.7%,非上述学科占10.4%。从数据来看,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专业构成分布较为广泛,但分布不均衡,与大多农村希望的农学类人才多一些的愿望有很大悬殊,但是,从大学生村官工作实践来看,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具有管理知识相对占有优势。
2、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成效与媒体舆论炒作给他们扎实工作带来困扰。在当前许多地方,有很多人把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看作是一种树立品牌效应的对外宣传机会加以放大利用,而对于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却避而不谈。报喜不报忧和夸大其词的宣传往往会把大学生村官置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大学生村官到农村的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有关安排部署,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任务,协助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园等。这些任务的完成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就要求当地有关部门和媒体要正确引导,不要大肆炒作,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创造一个客观的环境,在目前的境况下大学生村官大多数是很难一下就取得像样的成绩的,但是现在舆论上似乎有些浮躁,认为大学生村官一到农村就能解决农村的落后问题,其实不是这样。
3、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大学生村官组织管理遗留盲点。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存在组织管理遗留盲点。主要表现在:虽然出台了大学生村官的管理考核办法,但管理和考核机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大学生村官虽由所在乡镇管理,但由于身份特殊,乡镇党委政府既不能以一名普通乡镇干部去管理和要求,又不能以一名农村干部去对待和使用,在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上大多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另外,大学生村官的学习培训、政策保障、工作考核、督促检查、表彰激励等制度也都处于探索阶段,大学生在经过短期集中培训后进入乡村,由于缺少必要的配套技能培训,有些大学生村官对当地的情况、如何做工作、工作的困难一无所知,有70%大学生村官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对于农村工作不熟悉,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由于缺乏正确引导,有的大学生村官不明白自己下村任职的目的、意义是什么,找不准奋斗目标,把握不好工作的重点、难点,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这些情况很容易导致基层组织对大学生村官使用的随意性和培养管理的杂乱无章,严重者会陷入僵化。
4、许多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难有作为。农村需要的是真正愿意扎根的干部,农民渴望的是真心带领他们致富的领头人,对于“见多识广”的农村干部和村民们来说,早已对驻村、驻队、挂职等概念有些麻木。而大学生村官“非官非农”的尴尬身份,使得这些涉世不深,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助理”们,很难融入当地环境,在当前环境下,大学生村官“只能干些辅助工作,没有决策权,大事干不成,他们很尴尬。”究其缘由,如一位大学生村官所言,“我们这些所谓的‘村官’,并不是真正的干部,因为村干部都是村民选出来的,而我们不是村民选出来的,凭什么指手画脚?”[5]同时,“目前大学生村官想进村‘两委’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不少村庄规定,村里‘两委’委员必须同时满足拥有党员身份和是本村村民两个条件”。即使是本村村民,也同时拥有党员身份,因为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学生村官进入“两委”也是比较困难的,这就注定了大学生村官始终难以进入村里的决策层;还有一些大学生村官经常被乡镇政府以各种各样的名义从村里“借调”出去,有人甚至一年到头都在乡镇政府的办公室,更谈不上为村里发展有什么作为了。[page]
5、择业观念影响大学生村官的后续流向,造成 人力资源的浪费。各地方招聘大学生村官的初衷是为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造就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但是受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部分大学生选择大学生村官是出于“工作不好找,先就业再说”和“为今后考公务员、再深造做基础”考虑,入选后政府会提供一系列优惠待遇,工资收入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缴纳各种社会保险,比一般企业的待遇好;而且以后出路也有考虑,考事业单位有加分,公务员考录主要由“村官”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等等。部分大学生选择村官只是出于就业的考虑,而不是发自其内心地、真心真意地想投身基层、服务农村,我们的调查显示:三年合同期满以后,愿意续聘和在农村创业的人数只占到19.2%,69.2%的人选择的是考公务员。因此,服务期满之后,如果没有良好分流导向机制的支持,大学生村官就有可能出现大量流失,造成 人力资源的浪费。
视角二:大学生“村官”成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选聘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对于实现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提高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解决农村干部年龄老化,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有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大学生们来说,无疑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并非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被实践证明且在继续证明的金石之言。因为矛盾纠纷多集中在基层,关系极其复杂,也就更利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去施展身手和进一步摔打成才。正所谓“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也正因为如此,对大学生村官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1、要在思想深处切实解决大学生村官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目前,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难度更大。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2008年3月,中组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发展时期。随着各地在人员编制、工资福利等各方面出台了较为丰厚的政策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大学生到村任职岗位比考录公务员岗位还要热,吸引了很大一部分高校本科毕业生,甚至研究生加入到大学生到村任职岗位的竞争行列中来。在江苏2010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最终网上缴费确定参加笔试的22252人中,有六成是中共党员,共13363人,是选聘计划的3.3倍;83%是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是选聘计划的4.6倍;还有1949名是硕士以上研究生,占选聘计划的48%。另外,3671人来自“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包括37人来自北京大学,7人来自清华大学。报名之所以如此火爆,江苏的大学生村官政策落实到位和地域占有一定的优势外,其中不乏也存在一些大学生把选择到村任职作为前站职业,先寻求一个稳定可靠的行业,同时不断地寻求其他就业岗位,待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时,不告而辞;也有一些大学生把到村任职岗位作为自己政治前途的“快车道”,中央对到村任职大学生工作高度重视,专门下发文件,短期内被提拔指日可待。这些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工作推进。因此,对到村任职的大学生要加强岗前思想培训,教育他们选择到村任职,不是“跳板”,要静下心来,扎根农村,做好在最基层吃苦的精神准备,要一心一意、尽心尽力地为新农村建设发挥自己的特长。
2、要对大学生村官在成长过程中注意实事求是地培养。中央作出在高校选拔优秀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决策,目的是给农村基层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为建设新农村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基层骨干力量。在到村任职大学生的使用上,各地应该结合本地实际和到村任职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从有利于乡镇班子的整体建设,促进到村任职大学生队伍健康成长的角度,循序渐进的锻炼提高,切不可搞“拔苗助长”式的培养模式。按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规范程序,在实践中应该将有潜力的到村任职大学生列入后备人才库进行培养,待发展成熟后,可提拔进乡镇领导班子,以后可以让其在更高的平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的到村任职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且刚刚走出校门,不了解农村实际状况,也不适应农村工作环境,可以安排一年时间见习期,通过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传、帮、带,使到村任职大学生尽快熟悉农村、了解农村、适应农村,更好的融入农村。见习期满,可将比较突出的同志推上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等主要岗位,让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工作能力,经过两年以上的锻炼提高和组织培养,可以提拔重用一部分工作能力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具有奉献精神的到村任职大学生,同时也激励广大到村任职大学生更好地干事创业。
3、在搭建创业平台工作过程中要防止急功近利的情况出现。到村任职大学生思维活跃,都有一份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的干事创业热情,但需要实践的磨练和适当的引导。当前,各地党委、政府对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培养高度关注,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帮助和培养,确实涌现出不少到村任职大学生创业、带领群众致富的典型。不过也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为了尽快树立起典型,扩大影响,创立特色,经过组织的精心“包装”,将荣誉光环集中在某一点,全力打造本地到村任职大学生“品牌”的现象。到村任职大学生对发展有思想、有活力、有激情,但更需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发展创业平台,到村任职大学生也要结合当地实际,不能仅凭一时冲动,理想化的设计一些可操作性不强的发展创业计划。在工作实践中,组织对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创业要适当引导,但不能有组织包办或代办,要把当地的产业特点、区域特征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综合起来,结合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先进理念,采取联办等方式,创办项目,引领群众发展致富;更需要大力扶持和带动,但不能过分包装,可以通过多渠道争取,设立“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创业基金”,帮助到村任职大学生解决创业资金得不到落实的难题,使一些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快速发展壮大,带动群众共同发展致富。[page]
视角三: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成长内外部环境
为促进大学生村官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农村工作,激发他们的实干精神和创业热情,促使他们迅速成长成才,姜楼镇围绕培养创业富民型、服务群众型和社会管理型“三型”大学生村官,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培养和管理使用新机制,创新实施五优发展模式,提出争做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四有新人”目标,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干劲,着力培养一支扎根基层、奉献农村、干事创业的新农村建设生力军。
1、对于大学生村官自身来说,要通过努力来全面提高自己。一是坚持不懈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大学生村官初涉社会,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既要学习政治理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做到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又要学习农村政策法规,熟练掌握村级规章制度,学习农村实用技能,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为村民服务。同时,还要虚心向老同志、老党员学习,向群众学习,掌握农村工作方法,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和能力。二要转变角色,密切联系群众。大学生村官要像李源潮部长所说的那样:先做“村民”后做“村官”。要扎根农村、敢于吃苦、甘于奉献;要放下架子,从心理上走进群众,从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要多站在村民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多了解群众所思所想,耐心听取村民的诉求,有针对性的化解矛盾和处理事情,真正把群众要求的事情办实办好。三要发挥专长,推进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向群众宣传科普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文明新风;要充分利用学习的农业科技和市场经济知识,及时向群众提供政策、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发展产业,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要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努力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四要团结协作,增强集体合力。要找准定位,处理好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关系,要看到农村干部身上的许多长处,学会取长补短;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谦和忍让,团结乡干部、村干部和村民,为更好的开展农村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对不团结的因素,要客观地看待问题,公正地分析问题,自觉做“两委”班子的润滑剂,消除误会矛盾,不断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五要诚实守信,树立村官威信。大学生村官要树立威信,就必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与人打交道要实实在在,言出必行,言行一致,不动歪念,不耍手段。对上级要讲诚信,对百姓也要讲诚信,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自己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才能拥有自己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2、对于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外部环境来说,要为大学生村官成长搭建有效平台。选聘大学生的组织部门要充分了解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兴趣爱好、工作特长等信息,结合各村实际,将“村官”分配到最适合的行政村进行培养、锻炼;同时要把任职村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特色产业、优势资源、交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内容实事求是地介绍给村官,鼓励他们到最需要的地方发挥各自的才能。同时,在岗位设置上,除安排大学生村官担任村支书助理或村主任助理外,还安排他们兼任政策宣传员、远程教育管理员、矛盾协调员、信息员等职,让他们在基层真正发挥作用。要结合大学生村官工作经验缺乏、社会阅历不足的实际,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培训措施,不断加强大学生村官的自身建设。一方面开展农村政策培训。在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的基础上,结合镇村实际就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现阶段农村社会经济形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工作方法和新农村建设任务等方面知识进行了专项培训。要邀请经验丰富、工作出色的镇、村两级干部给大学生村官传授工作经验,探讨工作体会,化解工作初期的迷茫情绪;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先进村参观学习。要优化创新帮扶机制。要通过政策指导、信息引导,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大学生村官还通过与村支部书记的沟通交流,熟悉了解村情民意,更快的去适应农村工作。有关部门要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学习、思想上进行了全方位传、帮、带,通过组织他们参与党的建设、经济建设、计划生育、综治维稳、村级事务等方面的工作,让大学生村官在应对农村“繁、急、难、重”任务中积累经验,锻炼成才。
3、要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全力扶助,发挥创业典型引导作用。要建立国家、省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鼓励大学生在担任村官期间进行自主创业。要确定由组织、农工、财政、团委等部门组织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部,负责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筹措设立相关创业基金,协调发改、农业开发、畜牧等涉农部门争取项目资金,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创业成才提供资金和项目支持。政府主要部门要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植工程,为通过项目论证的大学生村干部提供贴息贷款,县、乡、村三级党组织要利用“县工业园、乡镇工业集中区、村级创业点”设立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孵化基地,免费为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提供场所,力争让大学生村官中大多都有自己的创业项目。还可以创新举措,将大学生创业项目纳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扶持资金”和再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担保范围,对凡有志于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干部都可得到多个部门在资金、政策、项目论证等方面给予扶持。
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他们成长成才的一种正确选择,可以直接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亲身体验我国的国情,建立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富有创造热情,但多数人还缺乏基层艰苦生活的锻炼。如果不到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就很难担当社会重任。淮海工学院副院长 姚东瑞
【参考文献】
[1]《李源潮给大学生村官回信:先当“村民” 后当“村官” (N)新华网 2008年5月8日
[2]习近平:《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N)光明日报2008年12月23日
[3]《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培养接班人的战略举措》(N)人民日报2009年1月26日
[4]郑风田等:《大学生村官,一把双刃剑》 人民网强国社区经济论坛 2009年3月22日
[5]澹宁:《大学生“村官”的红火与尴尬》(N)河南商报 2007年4月17日
延伸阅读:
- 对大学生“村官”工作前后思想动态的调研报告 (2009-06-16)
- 关于大学生“村官”理想和实践的调研报告 (2009-06-16)
- 大学生村官 现实和理想的距离有多远? (2009-07-16)
- 关于大学生“村官”的调查报告 (2009-07-16)
- 青春扎进新农村 “村官”闯出一片天 (2009-07-16)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