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关于农村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谢降星

近年来,“三农”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关心和谈论的大事,中央更是连续几年的一号文件都以“三农”为主题。各地为改善“三农”的状况,积极实施利农、惠农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业的发展地位,促进了农村的转变和农民思想认识的提高,作为“三农”发展中最主要载体的农村,如何发展,更成为关注的焦点。面对美好的憧憬,应立足现实、理清思路、找出问题、加以分析、妥善解决。

首先,农村大跃进式的城镇化发展导致区域规划的整体变更,加之部分规划不合理现象严重,造成农村在转变发展方式上的问题凸显。农村的城镇化本是件大好事,可在实际运作中部分地方为追求片面的城镇化,花大力想办法让农村被城镇化。原本合理制定的二三十年农村发展规划被迫搁置,随之被放弃的还有相关联的农业发展思路,集中规模发展的大花卉、大棚菜、大渔场均因村民在当地被城镇化而泡汤。失去了农地、拆迁没有被合理的补偿、面对被上楼、被城镇化、被冠呼之与市民同等待遇的农民们,部分实践中的规划不合理、缺乏相关联配套措施的城镇化,确实损害了农民的根本利益,更把他们的生活逼上了绝境。只有合理、务实、规范的城镇化,健全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放弃盲目不切实际的构想,少点官员的政绩观,切实从农村的实际出发,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从发展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符合当地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才是真正的造福于民。

其次,农村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农地需持续利用,更须土地产权制度的完善作为保证。作为农民谋生的土地,不仅要充分利用,还要持久保护。可现实情况却是耕地在减少、结构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做法单一、破坏性严重且保护较差。有些地方肆意征用耕地,缺乏征用的相关制度和对土地用途的管制监控,要杜绝这些问题的重复发生,必须要对农村土地产权有充分的保护。要严格依法落实执行土地所有权制度和土地使用权制度,坚持集体所有前提下的农村土地产权主体,稳定土地承包制,实行土地使用权有效轮转,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健全和加强农户对土地使用权利的保障机制,调整产权结构,构建合理、有序的农地流转机制,建立起合理的价格形成和补偿机制,让稀缺的土地有序合理的流转,探索如何利用土地让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发挥农村土地的优势,细化土地的性质和作用,让土地为农民带去真正的实惠。

再次,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不合理,剩余劳动力转移缺乏现代科学理论的指导,造成人不能尽其才,人力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在如今的农村,多半农民都有出去打工的经历,在从事的行业中多半是属于第三产业且年轻人居多。一些原本在农村就有家传手艺的人,在出来打工后却未能有合理的途径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而此时部分回乡的农民工因早已不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对耕田种地早已失去了耐心,整日游荡、打牌赌博,不但会对农村的社会治安造成危害,而且还容易滋生犯罪的发生。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返乡后不干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年长力衰者仍下地种田,反倒是年长者养活年轻者的倒置现象频现。部分回乡欲创业者,也因种种原因而遗憾放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多途径多方法的培训指导,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培训体系,建立稳定的培训基地,试点采用订单式、定向式、创业式的培训方式,提高农民们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通过经济手段、鼓励、诱导农民参与培训,让他们真正学会掌握一技谋生之长。多方拓宽合理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使农民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更有发展之平台。

此外,农村社会保障流于形式,难以惠及真正的农民群体本身。在农村中生活,让人感觉确实并不便利,尤其是交通不便的村落更是如此。小到水电、油盐酱醋,大到生产生活用品,从采购、运输、到质量安全至售后服务,无一能幸免。虽然政府近些年也加大了对农村的改造和建设,但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短命工程多充斥其中,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更造成百姓对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以及对社会发展的信心。以时下推行的“新农合”为例,有些地方规定,参保人员在外生病可就近就医,但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本地“新农合”办公室,并在7个工作日到市级医院、市合管办补办转诊手续,然后需转回本地医院治疗才能报销。手续繁杂、补偿方案划分过细、报销环节多、报销起付线高、执行过程不透明等等都阻碍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尤以在养老方面,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在不健全的制度和伦理道德两方面都拷问着农民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社会良知,使他们陷入困境;农村低保骗保现象的常态化、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缓慢等等,都进一步导致了农村社会保障的薄弱。而要扭转此种困局,必须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执行落实机制,本着为民、便民、利民的原则,简化手续,加强抽查与监督的力度,严肃查处一切不合理的暗箱操作行为,确保国家一系列的社会保障都能真正的落到实处。

最后,农村的发展要有内生原动力,要转变发展方式,实行参与式的发展。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的一项制度创新,我国农村的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的发展阶段、目标、内容和手段,要结合实际,立足国情,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成为新阶段农村发展的新现象。在借鉴原有工业企业带动型、劳务输出型以及旅游休闲型等靠外力驱动带动农村发展的模式、理念、经验的同时,更需要内力的提升,转而尝试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也是因地制宜的明智之举。实行农村发展主体--农民参与式的发展模式,扭转自上而下口令式的发展方式,变农民被动为主动,调动农民参与进来的积极性,自下而上,根据特定农村的资源状况、发展目标、发展需求设立发展项目,让农民积极参与发展的立项、方案选择、目标确立、方案实施、监测评估等全过程,使农民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主体,自我具有认同感、自我确立使命感、自我享有主人翁地位,为农民自己而发展,自己将来能从中得实惠,这才是农民最为关心的。

总之,我国目前的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落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而要想真正尽快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仍必须在如何全面、扎实、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上下功夫,正如十七界五中全会报告中提的:“在“十二五”期间,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向农民、向农村、向农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山西省运城市大学生村官 谢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