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适应农村工作的几个路径

来源:新华网 作者:祝炳水
    随着“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的全面启动和实施,一大批优秀年轻大学毕业生相继走向广大农村。然而,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干什么?怎么干?不仅是广大大学生村官所要面临的第一道考题,也是相关部门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要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切实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发挥作用,关键要强化六种意识,发挥六大作用。

  第一,要强化调研意识,发挥村情民意调研员的作用。调查研究,是成事之道,谋事之基。搞好调查研究,是大学生村官做好农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可对大多数大学生村官而言,农村仍是一个陌生的课堂,农民仍是一个不太熟悉的群体。大学生村官一定要多跑田间地头与老百姓同劳动、同生产,努力在共同劳动中了解群众生产中的困难,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生产技能;要多跑农户家中与农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努力在促膝交谈中了解村情民意;要多跑有关部门谈想法、寻扶持,努力在密切联系中寻求多方支持,解决实际问题;要紧紧围绕当地“三农”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因势利导做好“三农”工作,对群众反映出的问题和建议,要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为党委决策提供参考。要多做有心人,坚持记好民情日记,写好调研报告,认真总结在农村期间的心得体会,在今后的岗位工作中运用于具体实践,不断增强为农村、为基层服务的本领。

  第二,要强化宣传意识,发挥政策宣传员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都非常关心、关注和支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出台了许多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党中央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然而,由于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发展基础还很薄弱,中央的这些政策在不同的地区,政策效应的发挥有好有差。大学生村官一定要加强党的农村政策的学习,积极引导基层干部群众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中央和党委、政府的政策措施,通过走门串户访谈、会议宣讲、墙报等形式,及时把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传达到群众当中,特别是要宣传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各地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重大举措,力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坚持把宣传政策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多讲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话,多讲符合具体实际的地方话,特别是对那些长期足不出县乡的群众,更要耐心地多做解释,不仅要让群众听得懂,更要让群众明白怎么干,努力使这些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转化为推动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激发农村内在潜能的巨大活力,切实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

  第三,要强化发展意识,发挥富民强村服务员的作用。农村工作很具体,农民群众也很实际。他们评价村干部的工作,不是听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干了什么。能否真心实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是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根本。大学生村官一定要立足这个根本,对内做好出谋划策,对外当好桥梁纽带,多在农业科技培训、发展规划、市场信息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培训,多在“村企结对”上牵线搭桥,多在谋划发展上聚民心、集民智、汇民力,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林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和劳务经济等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力争在任职期间,能够为当地留下一个好的发展规划、培育一项好的支撑产业、办成一批好事、实事,培训一批致富能手、拓宽一条增收渠道。

  第四,要强化维稳意识,发挥矛盾纠纷调解员的作用。农村工作错综复杂,棘手的问题很多。相对于当地干部来说,大学生村官在群众的眼里是“局外人”,没有什么牵连和瓜葛,他们一旦遇有矛盾纠纷时,更倾向于找大学生村官来解决。这既是群众的信任,也是大学生村官必须做好的份内工作。因此,对于群众的要求,我们都要认真对待,要多听群众意见,多从群众角度思考问题,不能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搪塞群众,更不能按照约定俗成的“土办法”私下了结。在具体工作中,既要讲究方法,又要实事求是;既要敢抓敢管,又要依法办事;既要结合实际讲道理,又要坚持原则不妥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帮之以需,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当地,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使广大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引导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要强化规范意识,发挥制度建设督导员的作用。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的自治组织,直接关系到党的惠民安民富民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干群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稳定。大学生村官一定要强化对群众负责、对组织负责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以百姓的利益为重,善于见微知著,善于观察分析问题,争取使党的每一项政策都能够得到贯彻落实。要协助村干部建立健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要协助村干部规范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推行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员等基层民主制度;要协助村干部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文明新风建设,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生态意识、节俭意识和正确的婚育观、消费观,净化乡风。

  第六,要强化团结意识,发挥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员的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实践者,也是推动农村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定领导核心。大学生村官要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主动发挥好政策理论水平高、知识面宽的优势,勤动脑筋多思考,把准脉络出对策。要协助村“两委”通过召开支部民主生活会、党小组会、党员大会等形式,主动查摆问题,增强村级领导班子的执行力、凝聚力、创新力;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民意表达机制,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要探索和改进党组织设置模式,使党的组织和党的活动覆盖到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要督促落实好老百姓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特别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要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由群众民主决策,推进村级组织建设的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

  农村是培养锻炼人才的大舞台,广大大学生村官要想有所作为、有所收获,关键要在愿干、能干、会干等环节上下功夫、求实效。愿干,是态度问题。要真正带着责任和感情深入到农村,不摆架子、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主动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脚踏实地干实事,凝心聚力解难题。能干,是素质问题。要注重多读“无字书”,主动把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书本中“走出来”,做到“信书”而不“唯书”,多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努力在思考中提高素质。会干,是方法问题。要摆正位置,定准角色,进了农村门,就是农家人。要服从当地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自觉在基层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要慎独、慎行,强化自我管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从大局着眼,注重细节,不搞花架子,努力在工作中提高能力,在实践中掌握方法,在行动中树立形象。(祝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