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招好管好用好“大学生村官”
来源:珠江时报
作者:梁兰 邓勋德 邢雅丽
高校毕业生是南海村级后备干部的主力军。下半年起,南海通过统一选聘、统一管理和统一使用,规范好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从而培养高素质村“两委”干部队伍。
近日,《南海区规范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意见》正式出台,该文明确规范了今后大学生“村官”,须纳入到区级统一选聘、统一使用和统一管理。南海区委组织部、南海区人事局有关领导介绍说,早在2000年原南海市的部分镇(街)就开始探索招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通过大学生‘村官’这项工作的不断推进,使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两委”干部素质得以提升。到目前,全区224个村共有大学生“两委”干部513名,占总数43%;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431名,占总数69.2%。
据了解,南海的村级经济发展快、总量大。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主要落实在农村基层,这就意味着我们急需培养一支政治坚强、能力过硬、群众威信高的村级干部队伍。积极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建设这支队伍的关键。实施“三统一”后将更加体现选聘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文件解读
“三统一”为抓手 规范选聘工作
大学生是村级后备干部主力
记者(简称“问”):为什么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有什么目的意义?
区委组织部领导(简称“答”):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目的是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建设带头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同时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人才和组织保证。
南海作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的先进县(区),十分重视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开展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工作比较早,也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机制,把选拔培养返乡大学生当“村官”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经过多年的悉心培育,许多的大学生成长为村“两委”干部,成为南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 量。今后,高校毕业生是南海村级后备干部的主力军。
“三统一”规范选聘工作
问:为什么在中组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后,南海要提出规范呢?
答:由于南海开展选聘培养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工作比较早,而且大多是以各镇(街道)为单位自行招聘的,招聘的方式是各镇(街道)结合实际逐步完善的。中组部等四部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文件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镇(街道)的操作存在如何衔接的问题。我们认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和我们开展的培养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的目的是一致的,关键是如何按照上级的精神在选聘的工作程序上搞好衔接。为此,我们提出了“三个统一”,即“统一选聘、统一管理、统一使用”,提高区一级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参与力度,规范选聘的每一个环节,使我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的程序执行。
选聘强调本土化
问:统一选聘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是统一了招聘的对象。我们强调本土化,要求选聘的对象户籍在本地,是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年龄30周岁以下(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或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可适当放宽到35周岁以下)。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非中共党员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优先选聘。
二是统一了可担任的职务。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可先安排到镇(街道)机关实习,再选派到村委会工作。经锻炼和考察,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可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村团组织书记或副书记等职务。
三是统一了到村任职的待遇。如:生活补贴按照各镇(街道)招聘村级后备干部待遇标准制定;在村任职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区、镇(街道)各类事业单位、政府雇员有空缺职位需要补充人员的,可优先考虑在村任职、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被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的,在村任职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等。
四是统一了选聘方式、程序及考试的内容。这些问题的统一,更加体现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性。
管理自主权在镇街
问:统一管理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统一管理上,清晰了区与镇的责任,区主要是宏观上的管理,更多的自主权还是放在镇(街道)一级。如《意见》明确各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是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主管方,村党组织书记是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培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镇(街道)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管理、考核。连续两次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将予以解聘。村党组织安排专人作为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的培养人,跟踪培养。
问:统一使用是否为了促进村与村之间的交流?
答:可以这样说。南海区有224个村,村与村的发展不平衡,返乡的高校毕业生分布也不一样,有的村多一些,有的村没有,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一个镇甚至全区的统筹。通过统一使用,把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到每个村去,实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平衡,为各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干部和人才保障。
对于条件成熟的大学生后备干部,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干部队伍。对条件暂未成熟的,根据其意愿延长锻炼期限;对经考核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予以解聘。
我们真诚地希望有知识、有活力的高校毕业生,积极地加入到南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青春活力,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打破“定岗培养”动态管理后备村干
近年来,南海区始终坚持基层组织建设“主战场在农村”的思路,以活化干部队伍为根本目标,以突出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为核心,大力实施“育苗工程”,创新大学生“村官”的选、管、育、用工作,打造人才梯队,为不断优化村级班子结构提供了有力的后备人才保障,成为促进村级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的重要源头活水。目前,全区村“两委”干部共有大学生513名,占43%;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431人,占69.2%。主要做法如下:
创新选拔机制
一是创新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全区统一招聘、培养大学生任职“村官”工作起步较早。早在1999年撤销农村管理区实行村民委员会直选以来,全区在农村基层不断探索并累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出台《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南组字[2003]4号),要求各镇(街道)党(工)委根据实际,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统一招聘安排、统一培训、统一建档,跟踪管理。
2009年,根据中组部、省和市委组织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联合下发《关于规范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根据各镇(街道)招录计划,通过区人才信息网或区级以上媒体向社会公布信息,区统一组织进行笔试、面试及录用。
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农村党建带团建工作,实施在校(在职)大学生团籍村(居)“双管理”制度,面向社会公选大学生村(居)团干,为农村吸纳、储备了一大批优秀大学生人才。目前,全区共有大学生村团干330人。
动态管理后备村干
二是创新大学生“村官”管理、考核机制。将大学生“村官”与村级后备干部管理有机统一结合起来,对由区统一组织或授权镇(街道)选聘的村级后备干部,符合大学生“村官”条件的,纳入区大学生“村官”人才库进行专项管理。建立大学生“村官”后备干部档案,镇(街道)与后备干部签订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和相关要求,通过分阶段定期考察、考核,对达不到要求的,疏通“出口”,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全区建档管理的村级后备干部共623名,平均每村2~3名,其中大学生431名,占69.2%。
打破“定岗培养”模式
三是创新大学生“村官”培养、锻炼机制。打破传统的“定人带班”、“定岗培养”等模式,推行大学生“村官”后备干部在镇(街道)机关“倒挂式”、多岗锻炼和跨村交流培养等新方式,扩大视野、丰富阅历、提升能力,为后备干部成长创设平台。
储备农村后备人才队伍
四是创新大学生“村官”使用机制。培育大学生“村官”成长土壤,强化班子“造血”机能,促进后备干部科学使用。对条件成熟的大学生“村官”后备干部,通过先参加党内推荐、选举,再参与村民直选的办法,公平竞选上岗。对未能当选的,根据本人意愿延长后备期限;或根据本人表现,对确实不符合要求的,依照合同解聘;对表现好或者本人更适合做镇(街道)其它工作的,根据其个性、特长作相应的安置。
同时“置换”出镇(街道)其他适合农村工作的干部到农村中去;或待其本人进一步成熟和条件具备时参加农村选举,或通过一定的方式参加农村工作,防止人才流失,储备农村后备人才队伍。
目前,全区在册管理623名村级后备干部已当选为村“两委”干部的338人,其中大学生205人,占60.7%;全区大学生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共116人,占36.8%。
近日,《南海区规范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意见》正式出台,该文明确规范了今后大学生“村官”,须纳入到区级统一选聘、统一使用和统一管理。南海区委组织部、南海区人事局有关领导介绍说,早在2000年原南海市的部分镇(街)就开始探索招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通过大学生‘村官’这项工作的不断推进,使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两委”干部素质得以提升。到目前,全区224个村共有大学生“两委”干部513名,占总数43%;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431名,占总数69.2%。
据了解,南海的村级经济发展快、总量大。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主要落实在农村基层,这就意味着我们急需培养一支政治坚强、能力过硬、群众威信高的村级干部队伍。积极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建设这支队伍的关键。实施“三统一”后将更加体现选聘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文件解读
“三统一”为抓手 规范选聘工作
大学生是村级后备干部主力
记者(简称“问”):为什么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有什么目的意义?
区委组织部领导(简称“答”):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目的是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建设带头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同时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人才和组织保证。
南海作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的先进县(区),十分重视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开展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工作比较早,也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机制,把选拔培养返乡大学生当“村官”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经过多年的悉心培育,许多的大学生成长为村“两委”干部,成为南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 量。今后,高校毕业生是南海村级后备干部的主力军。
“三统一”规范选聘工作
问:为什么在中组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后,南海要提出规范呢?
答:由于南海开展选聘培养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工作比较早,而且大多是以各镇(街道)为单位自行招聘的,招聘的方式是各镇(街道)结合实际逐步完善的。中组部等四部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文件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镇(街道)的操作存在如何衔接的问题。我们认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和我们开展的培养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的目的是一致的,关键是如何按照上级的精神在选聘的工作程序上搞好衔接。为此,我们提出了“三个统一”,即“统一选聘、统一管理、统一使用”,提高区一级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参与力度,规范选聘的每一个环节,使我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的程序执行。
选聘强调本土化
问:统一选聘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是统一了招聘的对象。我们强调本土化,要求选聘的对象户籍在本地,是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年龄30周岁以下(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或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可适当放宽到35周岁以下)。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非中共党员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优先选聘。
二是统一了可担任的职务。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可先安排到镇(街道)机关实习,再选派到村委会工作。经锻炼和考察,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可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村团组织书记或副书记等职务。
三是统一了到村任职的待遇。如:生活补贴按照各镇(街道)招聘村级后备干部待遇标准制定;在村任职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区、镇(街道)各类事业单位、政府雇员有空缺职位需要补充人员的,可优先考虑在村任职、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被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的,在村任职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等。
四是统一了选聘方式、程序及考试的内容。这些问题的统一,更加体现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性。
管理自主权在镇街
问:统一管理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统一管理上,清晰了区与镇的责任,区主要是宏观上的管理,更多的自主权还是放在镇(街道)一级。如《意见》明确各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是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主管方,村党组织书记是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培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镇(街道)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管理、考核。连续两次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将予以解聘。村党组织安排专人作为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的培养人,跟踪培养。
问:统一使用是否为了促进村与村之间的交流?
答:可以这样说。南海区有224个村,村与村的发展不平衡,返乡的高校毕业生分布也不一样,有的村多一些,有的村没有,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一个镇甚至全区的统筹。通过统一使用,把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到每个村去,实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平衡,为各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干部和人才保障。
对于条件成熟的大学生后备干部,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干部队伍。对条件暂未成熟的,根据其意愿延长锻炼期限;对经考核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予以解聘。
我们真诚地希望有知识、有活力的高校毕业生,积极地加入到南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青春活力,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打破“定岗培养”动态管理后备村干
近年来,南海区始终坚持基层组织建设“主战场在农村”的思路,以活化干部队伍为根本目标,以突出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为核心,大力实施“育苗工程”,创新大学生“村官”的选、管、育、用工作,打造人才梯队,为不断优化村级班子结构提供了有力的后备人才保障,成为促进村级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的重要源头活水。目前,全区村“两委”干部共有大学生513名,占43%;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431人,占69.2%。主要做法如下:
创新选拔机制
一是创新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全区统一招聘、培养大学生任职“村官”工作起步较早。早在1999年撤销农村管理区实行村民委员会直选以来,全区在农村基层不断探索并累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出台《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南组字[2003]4号),要求各镇(街道)党(工)委根据实际,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统一招聘安排、统一培训、统一建档,跟踪管理。
2009年,根据中组部、省和市委组织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联合下发《关于规范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根据各镇(街道)招录计划,通过区人才信息网或区级以上媒体向社会公布信息,区统一组织进行笔试、面试及录用。
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农村党建带团建工作,实施在校(在职)大学生团籍村(居)“双管理”制度,面向社会公选大学生村(居)团干,为农村吸纳、储备了一大批优秀大学生人才。目前,全区共有大学生村团干330人。
动态管理后备村干
二是创新大学生“村官”管理、考核机制。将大学生“村官”与村级后备干部管理有机统一结合起来,对由区统一组织或授权镇(街道)选聘的村级后备干部,符合大学生“村官”条件的,纳入区大学生“村官”人才库进行专项管理。建立大学生“村官”后备干部档案,镇(街道)与后备干部签订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和相关要求,通过分阶段定期考察、考核,对达不到要求的,疏通“出口”,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全区建档管理的村级后备干部共623名,平均每村2~3名,其中大学生431名,占69.2%。
打破“定岗培养”模式
三是创新大学生“村官”培养、锻炼机制。打破传统的“定人带班”、“定岗培养”等模式,推行大学生“村官”后备干部在镇(街道)机关“倒挂式”、多岗锻炼和跨村交流培养等新方式,扩大视野、丰富阅历、提升能力,为后备干部成长创设平台。
储备农村后备人才队伍
四是创新大学生“村官”使用机制。培育大学生“村官”成长土壤,强化班子“造血”机能,促进后备干部科学使用。对条件成熟的大学生“村官”后备干部,通过先参加党内推荐、选举,再参与村民直选的办法,公平竞选上岗。对未能当选的,根据本人意愿延长后备期限;或根据本人表现,对确实不符合要求的,依照合同解聘;对表现好或者本人更适合做镇(街道)其它工作的,根据其个性、特长作相应的安置。
同时“置换”出镇(街道)其他适合农村工作的干部到农村中去;或待其本人进一步成熟和条件具备时参加农村选举,或通过一定的方式参加农村工作,防止人才流失,储备农村后备人才队伍。
目前,全区在册管理623名村级后备干部已当选为村“两委”干部的338人,其中大学生205人,占60.7%;全区大学生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共116人,占36.8%。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