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

来源:江门日报 作者:樊炜
新会区于近日出台了《新会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管理办法》(试行),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

  据介绍,为帮助大学生“村官”早日融入农村,新会区建立了“2+1”结对帮带机制,为大学生“村官”引好路。镇(街)挂钩联系村的干部以定期约谈、下村工作时随谈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官”结对帮扶,帮助他们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以及发展经济、依法行政、组织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村党支部书记以“师”带“徒”形式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带领大学生“村官”参与农村工作,帮助他们树立群众观念,了解熟悉村情民意,提高解决基层矛盾纠纷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新会区委组织部建立岗前培训制度,重点培训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与农村工作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方法。不仅请现任大学生“村官”现身说法,面对面传授农村工作的经验和体会,还在培训班中以问卷调查、角色扮演和综合分析活动方式,掌握大学生“村官”们在开展农村工作中的行为取向和角色定位,找出其认知上的差距,然后就有关问题进行交流,扩宽其对农村工作的认识。

  新会区还以“促学习、压担子”为切入点,着力使大学生“村官”成为基层“将帅之才”。新会区要求大学生“村官”自觉加强学习,做到“四勤二学”,即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勤动腿,虚心向基层群众学习,向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为镇(街)、村两级开展工作出谋划策。新会区还要求各镇(街)党(工)委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和每个大学生“村官”的情况,有重点地把他们放在组织建设、信访综治、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和重点岗位上进行锻炼和培养,并在具体工作中引导当好“四员”,即:当好先进文化的“宣传员”,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当好社会矛盾的“调解员”,当好经济发展的“信息员”。

  新会区还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制度。考核实行百分制量化,由各镇(街)纪监组织等部门人员组成考核小组,按照考核内容认真组织民主测评和实绩考核,根据大学生“村官”的得分确定其考核等次。

  此外,新会区还建立了沟通联系机制,畅通互动交流渠道,着力服务好大学生“村官”。   (本报记者 樊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