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桑植县大学生村官成新农村建设“高参”

来源:湖南教育网 作者:肖怡伟 刘波 田文波 万金明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淬火”,桑植县18位大学生村官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成为广大村干部和村民发展经济的“高参”,为加快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2008年8月,桑植县共分配到大学生村官18名。针对大学生村官刚从学校毕业,对农村工作不了解、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实际情况,桑植县为更好的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去年8月,该县组织召开了选聘大学生进村任职座谈会。为确保每名大学生村官有位干事、有岗谋事,桑植县在分配大学生村官进村任职时坚持做到“四个优先”,即优先考虑建设扶贫和新农村示范村,优先考虑交通便利的村,优先考虑基础条件较好的村,优先考虑工作环境较好的村。在安排大学生村官职务时,对是中共党员的大学生一律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律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18名大学生村官就任12个村的村支书助理和6个村主任助理。

    为让大学生村官生活得开心、工作得顺心,学习得舒心,18名大学生村官分别明确1名县级领导和1名所在乡镇领导联系。联系大学生村官的县级领导都非常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原县委书记何其雄,县委副书记黄卫红,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卫兵等县领导多次专门接见大学生村官,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张武斌还为汩湖乡三子界村的大学生村官李怀国送去了一台电脑;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舒洪波除深入乡镇看望大学生村官外,还邀请他们到县纪委作客。县委组织部则为大学生村官开通了QQ群,大学生村官可通过该QQ群,相互交流经验,探讨工作难题等,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遇到疑难困惑,都可以敞开心扉随时通过该QQ群请教群友或群管理员,县委组织部专门安排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管理该QQ群,并及时对大学生村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和疑问进行解答和帮助,整理归纳大学生村官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引导大学生村官们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制作了结对联系卡和通讯录,落实了工资和福利保险等待遇;据统计,截止2008年12月底,共发放大学生村官8-12月工作补贴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103190元,每月平均达到了1100元以上,发放一次性安置费36000元。按照有关规定,为18名大学生村官人平每年缴纳养老保险3853元、城镇职工医疗生育工伤保险每人每年1472元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人每年280元。大学生村官所在乡镇则额外每月发给其300到500元的生活补贴。为搞好大学生村官考核,桑植县还建立了大学生村官考核测评机制,考评实行每季度一评议、半年一考核、年末组织综合评议,以平时测评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跟踪了解、全面掌握,并要求大学生村官按月给县委组织部报送工作小结,每半年报送一篇工作总结,以便及时掌握其工作动态。

    由于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到位,桑植县18名大学生村官在完成角色转换的同时,自身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快速提高,工作能力已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认可。目前麦地坪、廖家村、河口等乡镇党委、政府已开始邀请大学生村官参与党委、政府决策会,经常征求大学生村官对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另有部分乡镇还邀请大学生村官列席参加了政府工作例会和总结汇报会。在2008年11月19日举办的首届中国桑植民歌节上,县委还让18名大学生村官参与了志愿者服务活动。麦地坪白族乡青峰溪村的大学生村官陈俊申请开通了《张家界村官网》,芙蓉桥白族乡芙蓉桥村的大学生村官于桃蓉作词谱曲了一首桑植民歌。据初步统计,全县大学生村官先后共为村干部提供合理化建议358条,其中98条已转化为村级决策正在付诸实施;向村民提供致富信息3590多条;协助村干部化解各种矛盾纠纷298起;组织举办科技知识讲座156场,培训农民1.8万余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34次。大学生村官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和村干部、村民不可缺少的“高参”。(肖怡伟 刘波 田文波 万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