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禄口街道打造五大平台 激活大学生村官的潜能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卢轩
来到人生地不熟的乡村,大学生“村官”如何尽快消除陌生感,“上手”社区工作?这是摆在接收这些“村官”的街道、乡镇面前的新课题。

  江宁区禄口街道为大学生“村官”搭建了“五大平台”。“村官们”一到乡村,通过这样的“平台”,能迅速消除陌生感,尽快了解乡村,融入乡村,并且有助于激发这些“村官”的工作热情与青春活力。

  初当“村官”,大学生“两眼一抹黑”

  现任禄口街道永兴社区主任助理的吕娟是该街道资历最老的大学生“村官”,负责民政、党务、党建等许多社区事务。记者在永兴社区找到吕娟时,她正挨家挨户地调查计生情况,对不少被调查的居民,她都能叫上名字。

  “别看我现在做起这些事还算顺手,我刚来时也是两眼一抹黑,空有激情,却什么也干不了。”吕娟2007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禄口街道当“村官”。她是学艺术设计的,跟社区工作不搭界,而且她在城市长大,对乡村的概念也很模糊。

  今年刚分到禄口街道的“村官”曹毅也有着与吕娟当年一样的感觉。“我就觉得自己空有一身蛮力无处使劲。” 他说,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自己很想做点事情,但却无处下手。

  “大学生‘村官’年轻,有文化,也有激情,他们带来的新理念能给基层工作注入青春活力。但因为不了解乡村的社区工作,能力暂时被封闭了起来。街道在接收这些‘村官’后,首先要做的便是‘激活’他们封闭的能力,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禄口街道工委书记李万平说。

  科学培训,五大平台“激活”能力

  通过实践,禄口街道建立了一套培训模式,为大学生“村官”搭建了“学习、交流、展示、帮扶、成长”五大平台,以帮助他们快速了解乡村,融入乡村。

  在禄口街道,新接收的“村官”不会马上被“放”到社区,而是先在街道的各个部门轮岗“挂职”,了解街道工作。轮岗结束下社区后,各社区也都会先安排“村官”从事档案和文字工作,让他们在整理档案的同时,对社区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page]

“我刚来时,就先后在街道的企业服务中心、计生办、综治办等好几个部门‘挂职’过。”吕娟说,在这半年多的‘挂职’时间里,街道还对她进行了培训,重点讲授农村政策法规、群众工作方法、公文写作要领、农业实用技术等内容。

  “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到了社区后能很快‘上手’工作,发挥自己的特长。”她说, “村官”轮岗结束分到社区后,街道还会指定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作为他们的“辅导员”,指导他们开展工作。

  成功社区“村官”杨广生告诉记者,为了方便“村官”们交流工作,街道专门建立了QQ群。新来的“村官”可以通过网络向“老村官”请教。除此之外,街道团委也经常组织开展“村官”联系活动。“我在工作中有不了解的地方,就会主动到永兴社区找吕娟请教。”陆岗社区“村官”胡彦晨对记者说。

  在禄口街道系统的管理培训计划中,每名“村官”都有个人成长档案。禄口街道工委组织委员谢能喜介绍,街道将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掌握每名“村官”的专业特长,帮助他们明确发展方向,让他们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才干。

  “今年街道新接收的21名‘村官’都接受了‘五大平台’的培训,效果很不错。”谢能喜说。

  进入“角色”,为基层工作注入活力

  规范档案管理、设计档案查询软件,为社区工作人员培训电脑、制作网站,宣传社区生态农业……目前,江宁区禄口街道的28名“村官”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

  永兴社委会主任刘奇斌说,吕娟来了以后,社委会最大的改变就是办公“软件”的提升,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前几天,街道跟我说要抽调小吕去帮忙,我没放,永兴社区现在可离不开她。”他说。

  过去,永兴社区的各类“台账”都是手写的,存放在社委会的会议室里,足足堆了半间屋子,找个资料非常费事。吕娟到了社区主动提出帮助整理历年的“台账”。她和另一名社区工作人员花了半年多时间,将这些“台账”分成“综合类”、“创建类”等5大类分别装订、编上序号,并制作了电子表格,找任一本“台账”都非常方便。

  虽然社委会也配置了电脑,但会用的人不多。吕娟“上任”前,社区报送材料都得使用“人力”。“小吕知道后,特意利用休息时间,手把手教社区工作人员发电子邮件、下载资料……”刘奇斌说,现在社委会办公都能“电脑化”了,吕娟还常被请到其他社区“上课”。

  在小彭社区任职的“村官”戈彬目前正忙着为社区制作一个网站。“我们社区眼下最重要的工作是推广生态农业,吸引投资。”戈彬告诉记者,社区有不少不错的项目,但缺乏资金。“要吸引投资首先要打造社区‘名片’,扩大宣传。”他说。

  社委会对于戈彬的这个想法也很支持,不但提供了大量资料,还安排专人陪他到各个村民小组拍摄照片。“现在网站首页的设计已完成,我正在制作村务公开的软件。”说起这个网站,戈彬异常兴奋。

  本报通讯员 卢轩 本报记者 朱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