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区探索选聘生作用发挥途径
来源:安徽先锋网
作者:安黄
为充分发挥选聘生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作用,黄山区坚持区、乡、村三级联动,积极探索创新,从帮带培养、多岗锻炼、严格考核、服务保障等方面推动选聘工作深入开展,为农村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推进了村级工作的规范化,一批选聘村工作进入了本乡镇前列。
建立帮带机制
选聘生到村任职后,面临农村繁杂的实际工作,往往不知道该干什么,从哪里入手,该怎么干的问题,感到很茫然。为此,黄山区建立了基层干部“2+1”结对帮带选聘生机制,即乡镇党委和村级党组织各安排一名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同志作为选聘生的结对培养人,手把手的传帮带,面对面的教方法,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角色,较快提升综合素质和农村实际工作能力;结对培养人定期与培养对象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和掌握培养对象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促其健康成长;发挥选聘生兼任村团支部第一书记的优势,指导他们自主开展好农村团的工作。省选聘生叶文娟组织辅村团员成立了义务消防队、义务护林队和青年民兵应急小分队,为团员青年在村级事务中充分发挥作用搭建了有效平台。省选聘生吕丽芳独立负责本村参加汤口镇第三届农民趣味运动会有关事宜,加深了与农民群众的感情,为融入村级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通过举办大学生“村官”专题培训班、实地参观、交流研讨、结对帮带等形式,坚持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信息上报、工作调研制度,教会工作方法、丰富工作经验,提高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实行递进培养
按照“结合村情、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全面提高”的原则,实行“递进培养”模式,即到村工作第一年,以开展档案资料规范化整理、信息宣传、数据统计、计划制定、进组入户等日常性工作为主,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全面熟悉村情,了解村级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流程;到村工作第二年,具体分管负责某项重点工作,培养其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到村工作第三年,协助村主要领导全面负责村级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培养其领导村级发展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落实能力。同时,鼓励选聘生就村长远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及村里重点、难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协助村级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打破工作“瓶颈”,提升工作水平。在2008年我区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市选聘生杜喜才通过“两推一选”当选仙源镇水东村的党组织书记,为其在农村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奠定了基础。省选聘生汪蕾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加黄山区政务礼仪队选拔大赛并被评为全区政务礼仪十佳讲解员。
一主多辅锻炼
为进一步拓宽选聘生的锻炼平台和发展空间,探索建立了选聘生“一主多辅”锻炼机制,即按照“到村工作为主,多岗锻炼为辅”的思路,由乡镇党委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在不影响村级工作和严格控制多岗锻炼时间(每人每年多岗锻炼总时间不得超过1个月)的前提下,采取分期分批方式,有计划的让他们参与乡镇党委阶段性重点工作,或到乡镇综合部门进行上挂锻炼,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工作中的全局观,提高开展村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乡镇、村有意识地给选聘生交任务、压担子,尽可能多地安排他们参与中心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适时给他们下一些“硬任务”,安排些“头疼事”,促使他们在实践经受考验,历练本领,增长才干,树立威望。如甘棠镇抽调省、市选聘生担任为期半个月的信访专员,了解社情民意和群众所想所盼,提高处理农村复杂事务的能力。新明乡、龙门乡等乡镇抽调省、市选聘生到乡镇组织办上挂锻炼,使他们较快熟悉了农村基层党建的常规工作、重点内容和有关业务知识,促进了选聘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省选聘生叶青(原2007年市选聘生转入)任职村新明乡葛湖村2008年被区委授予“全区先进党组织”称号,其本人被乡党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强化管理服务
分别制订了《黄山区省选聘生管理暂行办法》和《黄山区到农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严格和规范日常管理,定期开展选聘生群众评议和组织考核工作。每季度由村级党组织对他们进行一次情况小结,每半年由乡镇党委开展一次工作检查,年度考核由区委组织部统一组织,在实地查看、个别座谈的基础上,实行“双述双评”,即选聘生既要在村“两委”、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参加的村级考评会上述职,听取意见建议,接受民主测评,又要在乡镇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参加的乡镇考评会上述职,听取意见建议,接受民主测评。同时,认真落实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待遇保障、管理培养、跟踪服务等各项政策措施,努力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创造最优成长环境。坚持每季度召开选聘工作例会,不定期下乡了解选聘生在村工作、生活情况;全面落实省选聘生工作和生活补贴,本科和专科大学生村官补贴标准分别达1990元和1957元,另外每人每年安排2000元的办公经费,努力使我区选聘生能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建立帮带机制
选聘生到村任职后,面临农村繁杂的实际工作,往往不知道该干什么,从哪里入手,该怎么干的问题,感到很茫然。为此,黄山区建立了基层干部“2+1”结对帮带选聘生机制,即乡镇党委和村级党组织各安排一名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同志作为选聘生的结对培养人,手把手的传帮带,面对面的教方法,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角色,较快提升综合素质和农村实际工作能力;结对培养人定期与培养对象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和掌握培养对象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促其健康成长;发挥选聘生兼任村团支部第一书记的优势,指导他们自主开展好农村团的工作。省选聘生叶文娟组织辅村团员成立了义务消防队、义务护林队和青年民兵应急小分队,为团员青年在村级事务中充分发挥作用搭建了有效平台。省选聘生吕丽芳独立负责本村参加汤口镇第三届农民趣味运动会有关事宜,加深了与农民群众的感情,为融入村级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通过举办大学生“村官”专题培训班、实地参观、交流研讨、结对帮带等形式,坚持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信息上报、工作调研制度,教会工作方法、丰富工作经验,提高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实行递进培养
按照“结合村情、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全面提高”的原则,实行“递进培养”模式,即到村工作第一年,以开展档案资料规范化整理、信息宣传、数据统计、计划制定、进组入户等日常性工作为主,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全面熟悉村情,了解村级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流程;到村工作第二年,具体分管负责某项重点工作,培养其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到村工作第三年,协助村主要领导全面负责村级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培养其领导村级发展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落实能力。同时,鼓励选聘生就村长远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及村里重点、难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协助村级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打破工作“瓶颈”,提升工作水平。在2008年我区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市选聘生杜喜才通过“两推一选”当选仙源镇水东村的党组织书记,为其在农村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奠定了基础。省选聘生汪蕾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加黄山区政务礼仪队选拔大赛并被评为全区政务礼仪十佳讲解员。
一主多辅锻炼
为进一步拓宽选聘生的锻炼平台和发展空间,探索建立了选聘生“一主多辅”锻炼机制,即按照“到村工作为主,多岗锻炼为辅”的思路,由乡镇党委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在不影响村级工作和严格控制多岗锻炼时间(每人每年多岗锻炼总时间不得超过1个月)的前提下,采取分期分批方式,有计划的让他们参与乡镇党委阶段性重点工作,或到乡镇综合部门进行上挂锻炼,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工作中的全局观,提高开展村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乡镇、村有意识地给选聘生交任务、压担子,尽可能多地安排他们参与中心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适时给他们下一些“硬任务”,安排些“头疼事”,促使他们在实践经受考验,历练本领,增长才干,树立威望。如甘棠镇抽调省、市选聘生担任为期半个月的信访专员,了解社情民意和群众所想所盼,提高处理农村复杂事务的能力。新明乡、龙门乡等乡镇抽调省、市选聘生到乡镇组织办上挂锻炼,使他们较快熟悉了农村基层党建的常规工作、重点内容和有关业务知识,促进了选聘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省选聘生叶青(原2007年市选聘生转入)任职村新明乡葛湖村2008年被区委授予“全区先进党组织”称号,其本人被乡党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强化管理服务
分别制订了《黄山区省选聘生管理暂行办法》和《黄山区到农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严格和规范日常管理,定期开展选聘生群众评议和组织考核工作。每季度由村级党组织对他们进行一次情况小结,每半年由乡镇党委开展一次工作检查,年度考核由区委组织部统一组织,在实地查看、个别座谈的基础上,实行“双述双评”,即选聘生既要在村“两委”、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参加的村级考评会上述职,听取意见建议,接受民主测评,又要在乡镇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参加的乡镇考评会上述职,听取意见建议,接受民主测评。同时,认真落实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待遇保障、管理培养、跟踪服务等各项政策措施,努力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创造最优成长环境。坚持每季度召开选聘工作例会,不定期下乡了解选聘生在村工作、生活情况;全面落实省选聘生工作和生活补贴,本科和专科大学生村官补贴标准分别达1990元和1957元,另外每人每年安排2000元的办公经费,努力使我区选聘生能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延伸阅读:
- 浙江省仙居县下各镇悉心“培养”大学生村官 (2008-08-24)
- 卫滨区五措并举为大学生村干部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2008-08-24)
- 张文岳等看望辽宁省首批到村任职优秀毕业生 (2008-08-24)
- 青海省平安县千方百计让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 (2008-08-26)
- 破解大学生村干部心理困惑 要切实抓好三个方面的教育培训 (2008-08-26)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