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格尔木着力培养大学生村官 为新农村建设骨干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周延山
    通过省、州选派,市内考录两个渠道,格尔木市为全市4个乡镇选派大学生村干部45名。为了让大学生村干部尽快地进入角色,确保大学生村干部留得住、干得好,格尔木市把不断提高“村官”综合素质作为“村官”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机制,扎实深入开展工作,切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用机制促大学生“村官”成长

  自2006年“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以来,格尔木市不断探索,重点完善培养、教育、关爱机制,积极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坚持实施大学生“村官”任职前培训,将村务管理知识、农牧区政策法规、村情村规等纳入培训内容,使大学生“村官”任职前掌握了党在农村牧区的方针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知识,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间列席乡(镇)重要会议,采取乡(镇)驻村干部以师带徒、传授经验和共同处理问题、矛盾的方法,使大学生“村官”迅速掌握工作方法,提高了驾驭工作和服务的能力。各乡(镇)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各村“村官”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村务工作,汇报一周工作情况,探索建立了每月考勤和德、能、勤、绩、廉考核实施办法,督促履行职责。市委组织部牵头,工行委、乡镇具体实施,采取平时督促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严格的考评。在此基础上,市委组织部每年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交流工作、学习经验,寻找差距、及时改进,指导大学生“村官”更好地开展工作。针对大学生“村官”报酬偏低的实际,市财政等部门将大学生“村官”的生活费、交通费补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纳入预算,并及时发放兑现。在市委组织部设立了大学生“村官”之家、建立了大学生“村官”QQ群,为大学生沟通交流、加强联系搭建了平台。同时,工行委、乡镇从自身财力中拿出一定资金,慰问大学生“村官”,并对实绩突出的优秀大学生“村官”给予表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大学生“村官”安心基层工作,服务“三农”事业。

  在实践中让大学生“村官”发挥特长

  当好村“两委”班子助手,当好远程教育管理员,当好村级组织信息员。大学生“村官”进村任职以来,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在村级事务管理、农牧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村级资料管理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全市村级组织各项工作有了较大的进步。在村务管理工作中,大学生“村官”主动进位村“两委”班子助手角色,凡是村中宅基地审批、“低保户”审批等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村务,在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认可后,须经过大学生“村官”签字认可后方能执行和实施。在农牧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中,大学生“村官”主动进位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角色,全程包干负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在农牧区党员干部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村官”主动进位村级组织秘书角色,全面负责村级组织文字资料工作。起草、收集和整理村“两委”班子工作安排、工作汇报、信息等各种文字资料,并承担部分上级安排的工作,提高了村级组织工作水平。

  用“大比武”检验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

  为真实检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成果,体现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能力,格尔木市委组织部和团市委共同组织实施了一次“百姓在我心中”大学生村官大比武活动,主要围绕政策法规、社会工作、民风民俗及市、乡、村情等多个方面,采取知识竞赛、才能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创新了方法,促进了工作,取得了实效。这次“大比武”活动,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氛围。全面检阅了这个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使大学生“村官”们看到了不足,找到了差距,明确了目标,夯实了继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服务的基础。提升了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村官”逐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继续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