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左旗六位一体加强村官队伍建设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作者:赵文萃 白彩虹
    新左旗结合开展“牧区改革推进年”活动,立足实际,创新思路,狠抓本土、名誉、干警、党建、科技、大学生“六位一体”嘎查干部队伍建设。

  “本土村官”成为新牧区建设的“领头雁”。着眼于新牧区建设对嘎查干部的知识、能力要求,注重从致富能手、回乡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科技示范户中选拔提嘎查干部,并着力将牧民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嘎查干部,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员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目前,嘎查“两委”成员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达到136人,占总数的36.7%,致富能手型嘎查干部占总数55.2%,嘎查“两委”班子成员的年龄、文化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带动致富能力不断提高,成为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领头雁”。

  “名誉村官”成为当好新牧区建设的“助推器”。为引导和动员广大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与新牧区建设,以整村推进为目标,以帮扶对象增加收入为核心,认真推进“百企帮百村”活动,由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业主担任贫困嘎查名誉“村官”,由企业帮扶嘎查,通过企村结对、政商联手的方式推进新牧区建设。参与“百企帮百村”活动的民营企业结合帮扶嘎查实际情况,从培育增收产业、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着手,扶贫扶智,已着手筹办畜牧业产业项目4个,届时将解决牧区剩余劳动力200余人,辐射带动300多牧户。

  “民警村官”成为新牧区建设的“保护伞”。为进一步推动平安新牧区建设,切实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将基层组织建设与牧区社会治安稳定相结合,转变嘎查干部选任方式,从公安边防派出所选派民警任嘎查副书记或副嘎查达,让其零距离服务群众,近距离防范打击犯罪,形成了警民互助,警民共建平安和谐新牧区的良好氛围。此外,针对牧民群众报警、求助难问题,在远离派出所的生产作业点和社会治安复杂嘎查设立警务室、建立流动警务室、治安巡逻马队,上门提供服务,调解邻里纠纷,方便了牧民群众,密切了警民关系。目前,全旗38个嘎查配备了“民警村官”,设立警务室16个,配备警力29人,仅2009年为牧民群众做好事、解难事200余件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起,成为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的“保护伞”。

  “党建村官”成为新牧区建设的“智囊团”。为有效改进基层组织建设软弱焕散嘎查,近年来,从旗直机关抽调38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分批下派到嘎查担任党建指导员。“党建村官”充分发挥其“智囊团”作用,积极协助嘎查“两委”理思路、谋发展、引项目、强管理,帮助解决基层热点难点问题,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指导完善嘎查组织规章制度,发展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提高村务管理水平,累计增加集体收入36万元,发展集体畜群1100头只,有效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和新牧区建设。

  “科技村官”成为新牧区建设的“技术员”。实施“科技特派员支牧”行动,重点从科技、农牧业等专业院校毕业生中选拔科技特派员,下派到嘎查担任科技特派员。“科技村官”指导基层开展畜牧业科技项目,帮助牧民引进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促进了畜牧业增效和牧民增收,为新牧区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仅2009年,科技特派员为牧民诊治奶牛各类疾病800多例,为牧民挽回经济损失9万多元;帮助菜农引进80多个品种蔬菜,所种植的马铃薯、洋葱和圆白菜等无公害蔬菜还远销到蒙古国,促进了他们增收。

  “大学生村官”成为新牧区建设的“生力军”。选派35名“大学生村官”到嘎查任职,并建立“大学生村官”QQ群,大学生“村官”三级培训制度、“3+1”帮带制度、例会制度等,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掌握牧区工作要领、基本方式、方法。“大学生村官”们积极融入牧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充分发挥自身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富有创造热情的优势,成为加强基层组织的后备军和新牧区建设的“生力军”。(赵文萃 通讯员白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