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组织部:不断健全大学生村官体制机制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
   内蒙古自治区认真落实中央有关部署要求,结合地区实际,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健全体制机制,着力破解工作难题,加强教育培养管理,帮助一大批优秀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牧区成长进步。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三级体系”,强化教育培训。自治区、盟市和旗县(市、区)三级联动,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确保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一是自治区层面抓好任职培训。每年选聘工作结束后,自治区全面开展大学生村官任职培训,确保他们尽快适应农村牧区环境。二是盟市层面抓好专题培训。各盟市整合教学资源进行集中攻坚,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各类专题培训,进一步优化每位大学生村官的素质结构。三是旗县(市、区)层面抓好日常培训。充分运用本地区优秀嘎查村干部介绍经验、优秀大学生村官现身说法等有效形式,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先进嘎查村、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点进行实践考察,不断提升培训实效。

  二、突出“三位一体”,提升培养实效。坚持培养与管理相结合原则,积极探索切实管用的管理服务方式。一是建立“三种模式”,科学设置岗位。对于综合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城郊和农区村,要求大学生村官吃住在村。对于牧区和林区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苏木乡镇周边的嘎查村,采取到苏木乡镇“统一食宿、集中办公、定期入村”的工作模式。对于辖区面积大、牧户少、偏远落后的嘎查,由2~3名大学生村官组成工作组,实行“小组式”工作模式。二是配备“三位导师”,强化跟踪培养。大学生村官到任后,由苏木乡镇领导、包嘎查村干部和嘎查村“两委”正职分别与其结对联系,形成“3+1”帮带链。三是形成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和嘎查村三级联动的立体考评体系,建立健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制度。

  三、畅通流动渠道,实现多元发展。统筹整合社会力量和各方面资源,打通向各行各业输送优秀大学生村官的通道。一是畅通留任渠道。有重点地将综合素质较好、群众认可度较高的大学生村官列入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积极引导、支持优秀大学生村官通过选举担任嘎查村“两委”正副职。二是畅通考录渠道。一方面,通过实行加分政策、单列职位招考等途径,加大各级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录力度。另一方面,采取定向公开选拔、换届选举等方式,选任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苏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三是畅通其他流动渠道。鼓励大学生村官因村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进行自主创业。定期为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发布各类招聘信息,积极主动向驻区大企业及各行各业用工单位组织推荐,引导其另行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