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任期满考验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不要仅成为美好回忆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要完善村党组织两推一选、村委会直选的制度和办法,着力拓宽农村干部来源,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完善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创新培养选拔机制,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美国《华盛顿邮报》今年初刊载关于“中国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文章,对大学生担任村官这一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予以极大关注。表明大学生村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早在3年前,北京、江苏等省、市进行了大学生村官试点,2008年,我国政府在全国更大范围实施了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基层锻炼充任村官。如今,先行省、市的大学生村官的3年工作期限已经届满,同时,全国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奔赴农村担任村官。那些卸任的村官将何去何从?那些刚上任的村官又如何大展宏图?这些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

  卸任村官何去何从

  3年任期满考验长效机制

  2008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在给“十佳”大学生村官们的来信中批示:十佳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和奉献精神难能可贵,有关部门应加强与大学生村官的联系,对他们提出的关于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进行研究。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早些时候主持召开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他强调,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要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这些重要的指示,既是对大学生村官的希望,同时也是对组织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要求。

  从2006年选派大学生村官至今3年,北京、江苏等先行试点的一些地方第一届大学生村官任期已满,他们即将面临的,是走出校门后的又一次选择。大多数村官们的去向以及前途,将再次考验国家的现行政策,乃至影响今后大学生们的选择。

  记者在采访中感觉到,大学生村官们对创业的回顾和对今后去向的思考是有区别的。他们很珍视3年的村官经历,希望能够将此延续在今后的工作抑或是长远的事业中,而不要仅仅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

  “十佳”大学生村官周倍良谈到:他的一些“同行”,3年即满之际大都报考了公务员,但不论报考的是省、市一级,即或是区、县一级的公务员,大都与他们所从事了3年的村官经历不太搭界。北京的李丰蓉对此思考再三,她说自己的一位同行任期即满,将踌躇满志地创建一家自己的乡镇企业,但作为女生的她,这样的选择也许会有不足。她说如果农村需要她,她一定会留下来继续服务农村,但如果让她重新选择工作,她更希望能够有与自己的村官经历挂起钩来的工作机会。

  与此同时,虽然可能只是少数,但一些地方出现了“不辞而别”、“从未露面”的大学生村官现象,他们也许对农村的认识和理解与实际相去甚远,也许从一开始就有着不纯的目的,但无论怎样,各级管理部门对此一定不可忽视。

  如果将大学生村官发展成为建设新农村、为新农村培养骨干力量的一项长效机制,那有关的政策也需要全方位建立起来。国家培养大学生村官,是希望大学生这一人才资源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是国家的一项百年大计。目前,大学生就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作用,但是党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人才培养的初衷是坚定而长久的,绝非权宜之计,更不能有所折扣。这一点,应该让大学生、甚至是全社会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同时,各级管理部门也当保持头脑清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