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拔生被辞背后所折射的两个问题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孟嗣贵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1名“选拔生”命运多舛。兴宾区人事局解释,没有空余编制给他们。但与此同时暴露的一个问题是,他们挂职的乡镇有113人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事业单位编制,其中半数为乡镇官员亲属。个别乡镇还截留“停职”选拔生的财政工资近40万。(6月15日《新京报》)

  10年前,他们曾经风光和骄傲,10年后却造化弄人,面临被解聘辞退。正如网友们感叹的那样,2万元的补偿,能买来一个人的10年光阴吗?事件的背后,却让笔者看到了两个问题,一是基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本身的混乱问题,二是国家好的政策,却没有很好地执行下去的问题。

  先表其一。没有编制,这样的理由简直是站不住脚的。而事实上呢?选拔生调查发现,2002年前后,各乡镇涉嫌通过不正常渠道直接进入编制的有113人,其中约有半数为基层干部的亲属。很显然,在这里,“拉关系”占了主导,人治大于了法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由此可见一斑。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势在必行。

  再表其二。大学生下基层,这是国家政策的良苦用心。一来可为基层引进优秀大学生的人才,二也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可谓是多赢之举。然而,好的政策却没有得到好的执行。就事论事来说,1999年广西的文件中称,“在所在乡镇机关有编制的前提下,可通过考试等办法择优录用到乡镇机关工作”,然而,文件却被下面的工作人员解读成了“也就是说,根据文件,可以安排也可以不安排。”真可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政府在下级政府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增加监督反馈的途径,这样才更有利于政府的执行以及纠偏。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弊端的问题,是个老矛盾了,如果仍然得不到改革,就是让这些选拔生再等上个几十年,恐怕也难等到一个正规的编制。而中央政策的执行问题,则不仅仅关系到10年前的选拔生们,更关系到今天更多的大学生村官们未来的命运。如果不解决好,选拔生们的今天,很有可能就是大学生村官们的明天。所以,事件背后的两个问题,需要区别对待,分别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