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做好“四结合”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

来源:邯郸之窗 作者:佚名
  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的重大措施。就邯郸县而言,目前,全县120个村配备了大学生村干部,占全县村数的53%,其中大专学历58人,本科学历62人,平均年龄26岁。但在大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的大背景下,由于大学生村干部社会阅历浅,年龄较轻,在工作中难免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有的感到工作无从下手,有的岗位适应能力较弱,有的感到农村干群关系难协调,有的在工作中表现出畏苦心理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利用好、培养好这支生力军,必须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所学与所用相结合。要引导大学生真正带着责任和感情向实践学习,通过社会实践提高自己,尽快融入农村,走进农民。同时,要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发展经济上,多在谋划发展上聚民心、集民智、汇民力,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林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和劳务经济等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力争在任职期间,能够为当地留下一个好的发展规划、培育一项好的支撑产业、办成一批好事、实事,培训一批致富能手、拓宽一条增收渠道。

  二是个体与整体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敢于表达自己的新思想、新思路,要发挥年纪轻、文化层次高、信息敏锐、接受能力强的特长。但一定要摆正位置,注重搞好与村班子成员的关系,象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好“支村两委”班子的团结。要多动脑筋,处理好与台上台下村干部的关系,掌握矛盾根源,及时把解决矛盾的想法、建议等向乡镇领导及县委、县政府反馈。同时,大学生村干部要主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和村民打成一片,用先进的思想影响他们,用先进的文化引导他们,用先进的知识去帮助他们,从而激发村民们自觉发展经济,自觉改变陋习,自觉改变村风民风。

  三是锻炼自己与建功立业相结合。要引导大学生村干部要直面现实、甘于吃苦,把到村任职经历看成是一种宝贵财富,在磨练中积累经验。要有身处农村心系全局的胸怀,及时了解全村、全乡、全县以及上级的方针政策;要有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既然选择了农村,便要坚信自己当初的选择,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要热爱农村、农民,把自己的人生舞台定位在广阔的农村。要在实践中带头干,引领村民一起干;要带头创业、带领创业,争当典型,争做模范,走带头创业、致富共富的路子,带领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大学生村官们不但要在农村扎根、生根发芽,还要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四是自律与监督相结合。要引导大学生村干部强化自我约束的意识,时刻自省自警,自立自强,慎独慎行,坚持从大局着眼,注重细节,不搞花架子,注意树立形象。要克服急功近利和浮躁不安的情绪,不争权、不争名、不争利,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在对大学生村干部进行爱护使用的同时也要进行严格管理。要建立包括上班作息制度、信息上报制度、定期述职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请销假制度的日常管理机制。定期对大学生村干部工作进行量化管理,实行大学生村干部工作评议制度。年底由村“两委”、当地群众、乡镇党委政府对大学生村干部进行考评,并建立业绩档案。根据职责分工,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通过交任务、压担子,激发他们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