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到村任职

来源:保定日报 作者:付剑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干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就难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是着眼长远的一项举措,有利于培养和储备一批素质高、能力强、敢作为的可用之才。

  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把住了选拔干部的初始环节。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选才培养、使用锻炼、成长成熟等环节。选好苗子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第一道关口。从源头抓起,既要考虑当前的现实需要,又要着眼未来的长远发展,特别是要以战略的眼光来选好和储备一批后备力量。选拔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是从源头上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延伸干部培养链的一个创新之举。大学生文化程度比较高,知识结构比较新,思想比较活跃,开拓精神比较强,从他们中间公开选拔一批佼佼者作为我们党的预备队来进行培养,就能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扎实有效地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使干部得以在最基层的岗位锻炼。基层工作最具体、最繁琐,也最能锻炼人、造就人。目前,从机关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干部都是直接来自学校,然后逐步走上各级领导工作岗位,缺少在最基层岗位上的工作经历。有的同志虽然生在农村但不一定了解农村,出自农民但不一定了解农民,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心中缺乏底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把干部放在条件艰苦的基层岗位锻炼,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贯传统。艰苦环境的历练,对一名干部的成长是一种财富,也是成长的有利条件和机遇。实践证明,经过基层岗位锻炼成长起来的干部,往往群众观念比较好、工作作风比较实、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比较强。

  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使培养干部立足于最基础的实践。对于许多年轻干部来说,当前最缺乏的并不是书本知识,而是群众观念、意志品格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些只有在工作实践中才能获得。“玉不琢不成器”。干部只有经过实践的摔打才能有效地增强实际工作本领。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是着眼于科学发展的长远大计,为干部将来发挥更大的作用积累经验、积聚才干,同时,这也有利于我们通过实践来检验、挑选和及时使用干部。实践终将证明,使用就是对干部最好的培养,在社会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本领、增才干,一大批大学生村官必定会成为能够适应县级机关干部岗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双带双强”型村级干部要求的优秀人才。(作者单位:保定市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