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建华:上山下乡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治本之策
大家可能注意到,由致公党中央提交的《关于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提案》已被确认为今年政协一号提案。每年政协的一号提案一般都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意义重大的焦点问题。据致公党副主席王钦敏介绍,这份提案是在收集多次调研成果,汇集党内10余份提案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多次商议、修改最终成型的。据介绍,一个在国内排名还不错的大学,在本校进行的将要毕业学生就业情况摸底调查显示,目前只有不到10%的毕业生找到了工作。目前,我国不能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已有几百万之众,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促进就业的重中之重。
近日许多参加“两会”的人大、政协代表纷纷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支招献策。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安排大学毕业生继续深造、提倡大学毕业生留校助教、要求企业扩大招收大学毕业生的声音纷纷叫响。甚至还有人将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难归咎于高校扩招,是招收的大学生过多所致。
我国大学生真的多吗?从大学生占人口比例看,中国的大学生不但没有过剩,比例还比较低。中国目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仅占总人口的6%左右,而美国是35%,日本是23%,我国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扩大大学生占人口总额的比例,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将是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我们不能指望靠降低招收大学生的比例来缓解就业问题。可以预见,在较长的时期内只能调整普通高校和职业高校培养人数的结构,而不能降低高校招收大学生的总量。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约有2800多个县(区、县级市);44800多个乡、镇;69万多个行政村。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有42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据预测,未来5年,中小企业数目将以7%--8%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将达到5000万家。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大多数村和小企业没有大学生。
一方面是几百万大学生失业待岗,一方面是广大的农村和千千万万小企业没有大学生。这也许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值得我们深思。
我个人认为,人大和政协代表们提出的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建议都是积极有效的,对于缓解就业压力,解决社会矛盾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自主就业也好,继续深造也罢,留校助教也罢,都只能解决少数人和短时期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策是动员大学毕业生“上山下乡”,到广阔天地去就业上岗,建功立业。
“上山下乡”曾经是国人十分熟悉的一个名词。这场由毛主席老人家倡导的,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改变了许多知识青年的命运。对这场运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总的来说反对之声相对较大。主要是当时狂热的人们出于对伟大领袖的衷心,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极左”的现象,一些初中还没有毕业,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也加入到了“上山下乡”的行列。加之管理工作不到位,产生了不少悲剧,造成了不良后果。后来作为一项错误的政策基本上得到了纠正,绝大多数“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回城安排了工作。但也有不少知识青年在广阔天地经受了锻炼,成为了社会的精英,有的甚至走上了高层领导岗位。
我们这里所谓的“上山下乡”,是指动员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到中小企业去就业上岗。这无疑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根本之策。
大学毕业生“上山下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促进这项工作,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多管齐下。大学毕业生要转变观念;学生家长要调整预期;政府要出台鼓励政策;社会要营造氛围。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转变观念。大学毕业生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放弃精英意识低调入市。二十年前的大学生被社会尊为精英,因为那时全国每年招收的大学生才几十万人,哪家子弟考上大学甚至中专,就是祖坟上冒青烟,全家满族会高兴不已,许多人家甚至杀猪宰羊盛宴亲友。那时的大学生宛若宝贝,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不愁就业。而二十年后的今年,情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近年来每年招收的大学生五、六百万,毕业之后政府不包分配,改由自主择业,大多数毕业生难以就业,以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
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紧密相关。近百年来西风渐进,在引进西方科技、管理的同时,也造成了国人的浮躁,崇洋媚外、个性张扬、自我价值盛行。多数人仍然以社会精英自居,还在做着一夜暴富,一举成名的美梦。这些大学毕业生无异于古时“刻舟求剑”先生,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国际金融危机来临,大中城市的大学毕业生出现严重剩余的时候,如果还要往里挤,就不可能找到了精英的感觉。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当时代发生了巨变的时候,只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转变就业观念,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有勇敢地加入“上山下乡”行列者,才能适应时代,把握时代,创造属于自己的时代。
其次,学生家长要调整预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做父母的愿望,我们含辛茹苦,节衣缩食培养一个大学生是何等不易,许多农村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后,能够跳出农门,找个好单位,赚份高薪水,能够事业有成,光宗耀祖。但现实情况却是几百个人甚至几千个人考一个公务员岗位;大学毕业几年不能上岗就业,毕业之后不仅不能回报父母,有的还在当“啃老族”。这种现象是谁也不愿见到的,但却是当今的现实。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我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这种情形之下,与其让自己的孩子在大城市浪费青春,还不如调整预期,动员自己的孩子“上山下乡”,到广阔天地去,也许能够大有作为。
第三,政府要出台鼓励政策。各级政府应该号准脉,抓好药,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将宝贵的资源用到点子上。我国选拔大学生毕业生任村官的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要通过总结经验,全面推广,鼓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到中小企业去。要建立和完善“上山下乡”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大城市户籍、优先提干、推荐考研等鼓励政策。拓展“上山下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生涯,使他们能够解决后顾之忧,此举不愧为利国利民及解决社会矛盾的长久之策。
第四,社会要营造氛围。要解决长期困扰我国政府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应该汲取我国古代贤者哲人的智慧,建立科学的价值体系。老子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意思是:不尊贤者虚名,民众就不会攀比相争,不去特意哄抬贵重物品,民众就不会生出盗窃占有之心,不去挑拔欲望,民众之心便不会乱。我们的社会特别是媒体应该正确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现在一些不良媒体,为了吸引观众、听众和网友的眼球和注意,以炒作歌星名星的风流韵事和以吹捧所谓精英一夜暴富一举成名为能事,成为搞乱人们思想和社会风气的祸首。我们的媒体要承担社会责任,要多将笔头和镜头对准农村和中小企业,多宣传那里发生的故事,多讴歌那里的先进人物。努力营造一个不尚浮华、脚踏实地的社会风气。
我们期待着,不仅我国大学毕业生所占人口比例不断提高,而且能够各安其位,各尽其才,此乃国是大幸,大学毕业生之大幸。
作者叶建华简介
毕业于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经济学专业,高级经济师,企业法律顾问。曾任《信息早报》社总编辑、蓝星文化产业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政策法规部主任。现任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先后出版《贤文与股市》、《品贤文谈做人》、《品贤文谈管理》、《品贤文谈知识产权》、《大爱中国-抗震救灾彰显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等专著。
- 村民意识是大学生当好村官的前提 (2007-08-20)
- 政策上给予切实鼓励支持 引导大学生扎根农村 (2007-08-20)
- 对“大学生当村官”的思考 (2007-08-26)
- 大学毕业生任“村官”的做法和成效 (2007-08-26)
- 大学生“村官”要处理好四种矛盾关系 (2007-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