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恢复重建”成重振四川旅游业重头戏

来源:中国网 作者:佚名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中共四川省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决定》也提出了“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作为震后农村经济走上良性轨道的最直接抓手之一,乡村旅游的恢复重建是我省重振旅游工程的“重头戏”。

  恢复旅游市场的突破口

  “遭受重创的旅游业必须要找到一个突破口来恢复元气,乡村游是第一选择。”在一次震后旅游规划研究会议上,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重建规划工作专家组的专家们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专家们分析认为,乡村旅游具有进入门槛低、投资规模小、建设周期短、经营收益快等特点,对因地震而损失惨重的旅游业而言,以此来助推旅游市场的恢复,是一个可行性极高的选择。

  在恢复旅游市场的进程中,一系列乡村旅游产品和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推出。西昌推出了新乡村八景,成都开放了“荷塘印象天府辣椒”现代农业产业观光园,绵竹年画节、苍溪梨花节等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活动也相继推出,既搅热了市场,也拉动了经济。

  省旅游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乡村旅游恢复势头强劲,截至2008年底,全省乡村旅游经营户已达到16720家,全年农业旅游经营点接待旅游者2.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6.6亿元,吸纳就业人数14.1万人。

  富民安康工程的切入点

  2009年伊始,一场覆盖全省的乡村旅游提升行动拉开序幕,围绕“开创乡村旅游发展新局面”的主题,我省乡村游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

  旅游是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按国际惯例,旅游业每增加1元收入,相关行业就增收4.3元。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富民安康工程的重要途径。2008年底,我省提出各级政府要在贷款、用地、税收等方面对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优惠政策,包括设立乡村旅游专项资金、强化乡村旅游的品牌宣传、鼓励社会各界和各类工商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等。据统计,截至目前,我省已落实乡村旅游灾后恢复重建项目35个。

  今后几年,我省将继续加大旅游业对“富民安康”项目的支持力度,到2010年,在全省范围内建成50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培育30个乡村旅游示范县,建成100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5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50个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小镇,实现“以旅助农”、“以旅促农”、“以旅富农”。

  民族地区乡村游更精彩

  如果说乡村旅游提升行动是一组交响曲,民族地区乡村游的发展称得上是其中最精彩的篇章。

  去年底,《甘孜州百千万“藏家乐”工程实施方案》开始实施,“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线路上的旅游城镇都将按照标准建立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服务设施。

  这只是我省在民族地区实施牧(农、林)家乐工程的一个缩影。翻开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蓝图,我省将通过建设好100个特色牧(农、林)家乐示范乡、1000个特色牧(农、林)家乐示范村、10000个特色牧(农、林)家乐示范户;组织全国知名旅游专家,开展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咨询论证会,积极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出谋划策;结合惠民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助民族地区选择有条件、有特色的村寨开展原生态村落旅游试点工作等一系列的举措,加快民族地区农家乐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民族地区家庭旅游经营的新模式,从而带动当地居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