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留"凤凰" 仁寿县巧解大学生村官流失难题
““农村是个广阔的大舞台,我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四川仁寿县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小何欣喜地说。这名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村官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编辑成小册子赠送给乡亲们,为他们增收致富提供技术支持,受到老百姓称赞。
把大学生引进当“村官”之后,仁寿县没有放手不管,而是多举措并举筑就好一个温暖的“巢”,让这群飞来的“凤凰”坚定了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信心,目前,仁寿县130名大学生“村官”除2名考取公务员外,无一人流失。
亲情服务 让“异乡”成“家乡”
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普遍感到“农村条件艰苦,生活困难多”,个别人还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仁寿县通过真情关心,让大学生“村官”放下思想包袱,安心农村工作。
俗话说,“安心先安家”。仁寿县乡镇统筹安排,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闲置用房作为大学生“村官”的住所,统一为村官购置床铺被褥、电饭锅等生活用具。禾加镇大学生“村官”王玉珍感动地说:“是领导和同事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在异地他乡有了家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仁寿还确定“村官们”与乡镇干部同等享受工作餐待遇,并指定任职乡镇党委副书记为帮带第一责任人,村支书、村主任为直接责任人,要求他们定期与大学生“村官”交心谈心,掌握思想动态,帮助大学生“村官”了解村情,尽快熟悉农村工作,真心帮助“村官”成长。虞丞乡大学生“村官”夏毓廷说:“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工作很难开展。在大家的关心下,现在工作有了起色,我开始喜欢上这个岗位,希望能做出一番成绩。”
为了搭建交流平台,仁寿县建立大学生“村官”QQ群,拓宽交流平台,并不定期组织由选调生、年轻公务员、青年志愿者一起参加的座谈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互相关心,加强交流,共同进步。川农大选调生余波和大学生“村官”交流后,感叹地说:“虽然我是学农业的,但通过他们才真正了解了仁寿农村的现状。”
找准支点 让“观众”成“选手”
针对多数大学生“村官”反映“到农村后不知道干什么”的情况,仁寿县结合实际规范化管理,工作上“被动”变“主动”,制定五项任务,并与每名“村官”签下承诺书。
承诺3年内实现支柱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提高25个百分点;协助村党组织抓好村级人才培养,确保每名群众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务工技能,3年内培养3名以上村后备干部,3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发展2名优秀青年入党;进一步规范村级议事程序和决策办法,确保村民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满意率达80%以上。
承诺书签下了,但如何才能激励他们发挥出更大的动力?仁寿县为大学生村官们亮起了“绿灯”:为鼓励大学生“村官”努力完成目标任务,规定在年底全体村民大会上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并接受全体村民民主评议,凡测评满意度低于60%的,年度考核确定为不合格;对工作成效明显、群众公认度高的,由乡镇财政安排奖励,并在评优评先上优先考虑。满井镇大学生“村官”龙超、余欣在接到任务后说:“五项任务,为我们开展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感到了肩上的重担,找到了作为村官的自豪!我们一定竭尽所能,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1] [2] 下一页
实用培养 让“被动”成“主动”
彰加镇大学生“村官”小张在参观了几家知名养殖协会后,对仁寿县委组织部的干部深表感谢:“在学习了别人的经验后,我们发展养殖要少走很多弯路!”为鼓励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带动村民致富,仁寿县加大了对大学生“村官”能力培训和实战锻炼的力度。
在不定期地组织大学生“村官”到知名专业协会、种养殖大户学习取经的基础上,仁寿县还积极组织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能力,并综合运用党员农贷快车、人才开发基金、科技扶贫基金等,鼓励大学生“村官”创办经济实体,并帮助解决创业困难。
关怀纷至沓来,让大学生“村官”们眼前无不闪烁着创业的希望之光,四公乡党委帮助村官蒋林协调贷款4000元,扩大她家种养殖规模,目前生猪存栏11头,新栽果树1.2亩,每年可望增收6000多元。朝凤村大学生“村官”毛建刚的生猪养殖规模达到了能繁母猪19头,育肥猪60多头;铧炉村大学生“村官”陈科夫的鱼苗繁育基地面积达7.2亩,年毛利在7万元以上。
在自身创业的同时,仁寿县每年又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2次以上集中培训,借助乡镇司法所、农技站、招商站、党政办等部门进行跟班培训,逐步放手让大学生“村官”独立完成民事调解、指导产业结构调整、部署血吸虫病防治等工作。
种种举措,让大学生“村官”发动群众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双堡乡大学生“村官”黄晓舟为发动群众种植花生,自己带头承包2.7亩土地种植花生。7月24日,黄晓舟的花生地喜获丰收,收入近4000元。农旺乡李坝村大学生“村官”阮强依托自家果场,无偿赠送价值1500余元的柚子苗给受灾群众,并主动担当技术员,建起了李坝村的第一块结构调整示范田。在大学生“村官”的示范带动下,仁寿县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一大批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户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
超常激励 让“有为”成“有位”
面对全省选聘村官高流失率的现状,如何才把大学生村官的“根”留住?为此,仁寿县出台了许多具体措施保证大学生“村官”的权益,增长他们的才干,为大学生“村官”拓宽“出口”,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连续3年被县组织人事部门评为优秀且符合《关于切实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规定的党员大学生“村官”,可按程序选任为乡镇党委委员,参与乡镇党委决策,并在“两票制”公推中优先提名为候选人;制发《关于在大学生村官中发展党员的实施意见》,对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纳入入党培养对象……一项一项的制度和优惠政策陆续出台,犹如一针针定心剂,让大学生“村官”们的心静如止水。
在抗震救灾第一线,11名大学生“村官”主动要求火线入党,26名大学生“村官”被推荐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今年“五四”前夕,仁寿县表彰了首批“十佳大学生村官”,社会各界更是好评如潮。
“十佳大学生村官”之一的禾加镇共同村村主任助理李勇军在接受表彰时说:“农村工作,让我学到很多,成熟很多,虽然工作艰辛,环境艰苦,但是我仍以能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而自豪。我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为新农村建设,带领村民致富工作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上一页 [1] [2]
- 四川攀枝花仁和特色民族餐饮文化大放异彩 (2007-11-20)
- 台湾同胞四川民族风情交流活动拉开帷幕 (2007-11-20)
- 仁寿:制度保证大学生“村官”有“奔头” (2008-08-10)
- 四川省开江县每年10万元设立大学生“村官”奖励基金 (2008-08-22)
- 四川省乐山市:“2+1”结对 让大学生安心当村官 (2008-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