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2+1”结对 让大学生安心当村官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
    为加强大学生村干部教育管理和培养使用,四川省乐山市针对部分大学生把村官当作考公务员的“砝码”和“跳板”的实际,加强引导和教育,让他们安心基层工作。据统计,该市去年招聘的450名大学生村官中只有6人离岗,流失率仅为1.3%。

  坚持人情化关怀,解决大学生村官“水土不服”问题。针对大学生刚出校门就进农家门,初涉农村工作,面临食宿、出行、工作等诸多不便,出现“水土不服”的实际,通过人情化关怀,使大学生村官安心基层工作。生活上,多方协助解决大学生村官的食宿问题,工作地离集镇近的安排在乡镇机关食宿,工作地较远的安排在村办公场所或村干部家中居住。工作上,每个乡镇均指派一名素质较高、经验丰富的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进行“2+1”结对,负责指导传授农村工作经验,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待遇上,除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交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外,还结合实际为大学生村官发放绩效报酬、生活补贴、交通补助、目标奖励等。

  实施针对性培养,解决大学生村官“能岗不适”问题。针对大学生村官专业不对口、农业实用技术缺乏、对农村政策掌握不够、工作经验欠缺、自身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尽适应的实际,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区县党校(行政院校)干训计划,划拨专项经费,开展分类培训。在涉农知识培训方面,依托县乡党校组织开展农村党建、涉农政策、农业科技等专题培训。去年以来,全市11个县(市、区)共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26班次、培训1160余人次。在工作方法培训方面,采取选派大学生村官到乡镇、县级部门跟班学习等形式,让他们熟悉部门、乡镇相关工作流程,使他们由基层工作的生手迅速转变为能熟练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去年以来,全市共抽调250多名大学生村官到乡镇和县级部门锻炼。在工作能力培养上,本着“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实践是最好的锻炼”的思路,安排大学生村官参与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纠纷调解等工作,充分信任、放手使用,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加强引导,化解大学生村官“前途忧郁”思想。针对个别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既不是公务员或事业干部,又不是实质意义上的村干部,将来何去何从心里没底的实际,坚持从政策激励、心理疏导、交流沟通上入手,进行全方位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前途忧郁”的心理阴影。沐川县、沙湾区、五通桥区、犍为县等地结合大学生村官的个人特长、能力特点、专业类别等,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目前已为164名大学生村官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