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近千名大学生村官克服困难真情服务农村
从三年前不少农牧民群众表示“恐怕呆不了一个月”、“过几天就会调走”、“大学生也能吃这个苦?”,到如今不少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都主动要求为村里选派大学生村官。2008年以来,先后到西藏农村工作的953名大学生村官克服高原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语言沟通不便等困难,在促进农牧区发展稳定中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赢得了农牧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在维护农牧区稳定中坚定政治立场
农牧区稳定关乎西藏全区稳定。大学生村官把维护农牧区稳定当作第一责任,积极投身维稳工作中。
当雄县曲登村担负着6公里青藏铁路的巡逻任务,每晚尤其是重大节日期间,村干部都要通宵达旦地工作。大学生村官拉卓到村后,主动要求参与巡逻工作。当地海拔4300米,冬天的晚上平均气温零下20多度,经常刮7、8级大风。她多次患上重感冒,村党支部书记常常劝她不要再参加巡逻,她却说:“作为一名村干部,我和大伙都一样,有义务也有责任维护这段铁路的安全,不能因为我是刚毕业的学生和女同志,就搞特殊化。”这一坚持,就是三年。去年,她被评为全县铁路护路先进个人。
为让农牧区群众真正明白党的富民惠民政策惠在何处、惠从何来,大学生村官们采取集中召开村民大会或挨家挨户走访等形式积极开展宣讲。边坝县热玉村大学生村官边巴欧珠组织举办“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的巨大变化”等各类宣讲11场次,发放、张贴新旧西藏对比宣传画700余张。江达县嘎通村大学生村官格桑曲珍为预防、减少违法犯罪,先后组织了20余次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等方面的宣讲教育,两年多来该村未发生一起刑事和治安事件,被评为“全县社会治安先进村”。
在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中增长才干
西藏农牧区基础设施差,传统农牧业多属粗放式经营,农牧民增收渠道狭窄。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后,挖掘利用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争取发展致富项目,拓宽农牧民增收路子。
朗县仲达村农牧民世世代代以种地、放牧为生,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方式。了解到村里具有砂石资源且村民擅长酒曲加工后,女大学生村官杨雅兰开始以此为突破口,四处跑项目、要资金。最终争取到20万元项目资金,为村里建起了80余平方米的酒曲加工厂,村民们一下子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她又趁热打铁发动群众集资创办砂石厂,一年销售收入达30多万元。
大学生村官德吉到堆龙德庆县色玛村的第一天,就领到村“两委”给她的一个任务——管理村里新办的集体经济实体色玛振通物流公司。公司员工看到村里安排一名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来,都纷纷摇头。面对质疑,德吉每天与员工一起劳动,虚心学习了解公司运作的各个环节。半年后,她向村“两委”提交了一份5万多字的建议报告。根据她的建议,公司先后制定了工作绩效考核、统一工作流程等一批规章制度,有效提高了公司的运作质量和效率。公司员工深有感触地说:“这个小丫头还真有点本事啊!”
在改善民生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大学生村官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作为立身之本,放下架子与农牧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联系群众中拉近距离,在服务群众中增进感情,逐步在农牧区打牢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定日县岗嘎村坐落于海拔8201米的卓奥友峰脚下,年平均温度3.2℃,最大风力可达9级,平均含氧量不到内地的50%。在气候如此恶劣的地方,年轻的大学生村官张文竟、其美卓玛以“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要求更高”的英雄气概开展工作。他们利用本村邻近卓奥友峰的优势,组建了一支高山旅游服务队,引导村里群众开办季节性家庭旅馆,依托旅游业致富。针对村内路不平、水不通的问题,张文竟和其美卓玛一起跑定点扶贫联系单位呈报告、筹资金。资金解决后,又每天和群众一起搬运沙石料,双手磨出了血泡,长出了老茧。经过近一年努力,一条长5公里、宽7米的水泥路和一个个自来水取水点呈现在了农牧民群众面前。农牧民群众喜笑颜开,亲切地称他们两人为“普初亚布”(藏语意为“好儿女”)。
提起大学生村官白玛多吉,拉萨市塔玛村的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亚咕嘟”(藏语意“好”)。塔玛村位于城乡结合部,随着城市的发展,因征地而被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整体新建。白玛多吉刚分配到塔玛村,就被安排到村里的安居工程施工现场,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三年来,他每天坚守在施工现场,同工人同吃、同住、同开工,为村里提出优化施工程序建议750多条,为村集体增加大约28万元的间接收益。
“刚开始与村里的老阿妈们聊天,有点儿听不懂,接触多了,感觉就像与亲妈妈在一起。现在我到村里去,他们一点儿都不拿我当外人。”参加工作以来,南木林县鲁古东村大学生村官次仁卓玛经常入户走访,与群众促膝谈心、嘘寒问暖,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她自掏腰包为村里的3户困难家庭解决500元的化肥、粮种费,为去世村民的遗属送去700余元的安抚金,为本村两名因车祸急需动手术的村民协调减免了1000多元医疗费……她还积极做好村民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靠劳动致富的决心与信心。三年的努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阿娇”(藏语意为“家里最信任、最可靠的人”)。去年3月,次仁卓玛以98.9%的高票被推选为村委会副主任。(通讯员 藏组信)
- 张庆黎:做新时期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的新型村官 (2008-09-03)
- 中央组织部要求各地务必将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2009-01-25)
- 中央领导寄语大学生村官深意何在 (2009-05-07)
- 西藏江孜县全面规范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 (2009-05-22)
- 拉萨那曲因材用人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 (2009-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