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民主意识在基层生根发芽

来源: 作者:

    红色的选票箱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一直蜿蜒到了村委会大院门外。队伍里有从外地打工特地赶回家的小伙子,有儿女搀扶着的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第一次参加选举的好奇的年轻人。

  8月15日是山东省乳山市西峒岭村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开展直接选举的日子。一大早,900多名村民赶到了村委会大院,观看13名候选人的5分钟现场演讲并向他们提问。

  13名候选人都是自愿报名的。每位参选人都准备了一个15分钟的演讲,从7月底开始通过村里的有线电视系统播放给各家各户。

  “这是今年的一个创新,”乳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耿仁书介绍说,“在这个演讲里他们可以把竞选理由和工作思路讲清楚,村民可以多次收看,反复掂量,更好地了解每个参选人,慎重地投下自己的一票。”

  投票选举分为两轮,首先,村民从13名参选人中选出4名,然后再从这4人中选出3人,根据票数多少决定谁当选村委会主任和村委会委员。

  选举现场设有秘密写票间,现场计票,当场公布。

  有1100多人口的西峒岭村,950人参加了选举,上一届村支部委员,46岁的姜俊华获得了548票,成为新的村主任。另外两名当选的村委会委员都是普通村民。

  “姜俊华人厚道实在,而且当过干部,有管理经验。”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说。

  “村民投票直接选干部,这给干部压力太大了,”从姜俊华脸上看不出多少获胜后的欣喜,“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兑现,不然下次肯定没人再选你了。”

  前不久在耳沟村的一次选举中,几名妇女在现场向候选人提出,“如果俺选你干,你能不能也像邻村那样修个小广场,让俺们跳跳舞,打打腰鼓?”候选人一口答应,在当选后,现场承诺被列入村年度工作目标。

  据耿仁书了解,为了当选而乱承诺的事情以前的确发生过。2001年免除农业税前,乳山市徐家镇有一位候选人承诺减免税收而当选,但是上任后无法兑现承诺,后来不但工作开展不下去,村里也无法待了,只好到外地去打工。

  “中国基层民主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山东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副研究员龚宗俊说。据他介绍,村委会主任候选人以前是由乡镇政府或村党支部提名,再由村民投票,后来发展到由村民代表大会提名候选人。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后,开始实行村民直接选举,村干部按得票多少直接当选,任何组织和部门不得干涉选举。

  从1998年底到2005年6月,山东省已经顺利组织完成了三届村委会直选工作。回想第一年直选时的情景,龚宗俊说:“很多村民都不相信自己居然有这么大的权利,当然也出现了一些村民滥用或不会用民主权利的情况。”

  “现在,村委会直选已经进入了制度化轨道,农民的民主意识已经觉醒。”龚宗俊说,“大多数农民都会慎重地用好手中的一票,选举自己信得过的当家人。”

  除了村委会,基层党组织的选举也在发生很大改变。

  早在2000年,中共中央就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开始实行“两推一选”试点。

  所谓“两推一选”是指村党支部成员候选人由党员和群众共同推荐,它改变了以往农村党支部选举中的“少数人选少数人”的局面。尽管正式选举仍在党员内部进行,但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的非党农民在村级党组织选举中发挥了近乎决定性的作用。

  在山东省,91.9%的村党支部成员都是这样产生的。

  “将非党群众纳入基层党组织的选举体系,实质上是对共产党组织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合法授权。”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长期致力于中国基层民主问题研究的丁俊萍教授说。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6月25日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讲话时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共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继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龚宗俊说,民主选举其实只是“中国式”基层民主的一个环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广大农村也已普遍实践。“民主意识已经像一粒种子,在中国广大农村生根发芽,”他说,“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这是中国现阶段管理农村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