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汾阳市大学生村干部管理材料
制度管人 关爱暖人 培训育人
积极为大学生村干部干事创业搭建平台
中共汾阳市委组织部
汾阳市辖9镇3乡2个街道办事处,289个行政村,2006年以来,我市共选聘大学生村干部221名,其中本科学历73人,专科学历148人;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37人,村委主任助理的170人,有5名考入公务员(其中两名考入乡镇公务员),7名考入事业人员,1名考录太原小店区村官,1名因长期不在岗解除聘用合同。两年来,我们严格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结合汾阳实际,坚持制度管人,关爱暖人,培训育人,切实加强了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工作。
一、在管理机制上,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
大学生村干部管理是一项全新工作。我们本着“严管厚爱”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市、乡、村三级明确责任,层层落实。
(一)建章立制,增强管理的可操作性。经汾阳市编委批准,我市专门成立了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增设了编制,配置了人员、车辆,并根据省、吕梁市《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了《汾阳市大学生村干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市、乡、村三级责任。同时,为了使各级的管理有章可循,市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在制定《领导联系大学生村干部制度》等十项制度的基础上,配套设制了大学生村干部目标任务书、督查登记簿、谈话记录簿、逐月考勤表等16个表册,并统一印制了大学生村干部工作日志薄,增强了管理的可操作性。
(二)明确职责,发挥乡镇职能作用。各乡镇(街道)按市委组织部要求,成立了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和领导机构,确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建立健全了大学生村干部乡镇(街道)管理制度和大学生村干部考勤档案。落实了领导干部联系大学生村干部制度,每名大学生村干部都有一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领导联系大学生村干部的主要内容是:积极向大学生村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乡工作动态;定期不定期和大学生村干部谈心,听取大学生村干部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干部的思想工作动态,做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保持与大学生村干部的联系与沟通,深入大学生村干部任职村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三)强化落实,保证“村官”驻村工作。大学生村干部所在村根据村实际情况为大学生村干部解决了办公、食宿等问题,明确了分工,并实行了大学生村干部考勤制。大学生村干部每月填写全市统一设置的逐月考勤表,在考勤表中,大学生村干部对自己一个月的出勤、工作情况进行小结,由所在村党组织加注意见并盖章后交乡镇(街道)留存,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在明确责任,层层落实的基础上,我们坚持“三纳入”、“三同时”强化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三纳入”就是把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纳入党建责任制目标、纳入农村星级支部评定、纳入乡镇主要领导责任制考核;“三同时”就是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与党建工作同时检查、同时部署、同时表彰,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在教育培训上,采取了“三注重”的方式
为了帮助大学生村干部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村官”角色转换,直接面对农村具体事务,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我们注重集中培训、跟班锻炼、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村干部进行培训。
(一)注重学习培训,着力提高理论水平。市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在组织岗前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先后组织了大学生村干部到晋南参观学习、十七大培训、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各乡镇(街道)建立了工作例会、业余培训等集中学习制度。如冀村镇对大学生村干部实行一周一学习、一月一汇报、半年一总结的办法;三泉镇要求大学生村干部除参加镇机关每月例会外,每月集中学习三次,由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具体负责;峪道河镇组织大学生村干部开展定期交流活动,使大学生村干部及时掌握上级精神、熟悉农村工作,同时,通过交流学习心得,探讨工作得失,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干部的所思所想,为他们化解迷惘、传授工作经验和人际交往方法,激励大学生村干部一步一个脚印工作。
(二)注重跟班锻炼,着力提高综合素质。为了使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适应各种环境,熟悉掌握不同情况,针对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经验缺乏的实际情况,各乡镇(街道)采取跟班学习、轮岗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大学生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如阳城乡大学生村干部在村与乡之间交流,乡党委、政府在农经、财政、计生等站所增设岗位,专门安排大学生村干部跟班实践,使大学生村干部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在综合协调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三泉镇率先推行大学生村干部陪“接访”制。即,面对基层群众的“上访”问题,在镇政府信访接待室内,每天由一名大学生村干部与一名镇机关副科级以上领导负责接待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及来信来访,并进行耐心细致的处理、答复。对于群众的“上访”问题,镇政府领导首先让大学生村干部提出处理的看法,然后由镇领导来亲自处理,让大学生村干部在旁边仔细观摩学习,领导处理完“上访”问题后,问大学生“村官”是否有补充的地方。通过陪“接访”制,大大增强了他们处理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结对帮扶,着力提高工作能力。在建立领导联系大学生村干部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三对一”的帮带机制,即由一名乡镇(街道)领导、一名农业系统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一名工作经验丰富、有工作能力的村干部与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结成“三对一”联系对子,负责搞好“传帮带”工作。全市有7名大学生村干部与优秀人才结成了帮扶对子,有113人与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结成了帮带对子,有98人与村干部结成了师徒对子。
三、在日常管理上,坚持了“三贴近”的原则
大学生村干部选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在日常管理上我们坚持“贴近大学生村干部实际,贴近村情,贴近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三贴近原则,体现人性化、特色化、群团化。
(一)贴近大学生村干部实际,采用人性化管理。针对农村条件相对艰苦、大学生村干部对农村工作缺乏经验的实际情况,我们坚持从关心入手,通过“吃定心丸”、“办热心事”、“建连心桥,”真心实意为他们排忧解难。一是吃“定心丸”。市委组织部在充分了解大学生村干部的个人需求,专业类型及乡村情况下,统筹安排,实现村、人合理对接。并与财政、人事、劳动等部门结合,及时落实大学生村干部的工资、人事代理、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各乡镇街道党委积极抓好四个落实,即落实专门责任人,落实组织关系,落实食宿问题,落实工作职务。在充分做好大学生村干部进村工作、生活问题的同时,按照上级的要求,是正式党员的安排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安排担任村委主任助理,村两委及时做好两个入驻,即形式上的入驻和思想上的入驻。明确大学生村干部的任务分工,让他们了解村情,熟悉村里的各项日常工作,融入村里的工作生活,尽快明确目标,理清工作头绪,发挥其主动性,更好地参与村里的工作,促进农村各项工作的积极开展。二是办“热心事”。我们坚持深入基层,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生活情况,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每逢大学生村干部结婚都要以组织部的名义送上一篮鲜花,以示关心。大学生村干部王达的父亲,在王达婚礼上激动地说:“没想到组织部对大学生村官这样关心,他们有这样的领导,我们放心了”。三是建“连心桥”。 为了及时了解和解决大学生村干部进入农村工作后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我们一方面通过下乡、开会、打电话等多种形式,与他们谈心,了解情况,沟通感情。另一方面开通了大学生村干部短信服务平台,经常编发一些鼓励性、提醒性的短信;在网上创办了《大学生村官博客》,加强了上下左右的联系与交流。西河乡西关村的大学生村干部殷亮激动的说:“组织部真是我们村官的温馨之家”。
(二)贴近村情,实行群团化管理。大学生村干部分布点多面广,为了更有效地加强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增强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勾通,我们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干部管理的新方式、新途径。在李义祥部长的提议下,市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市民政局批准,于2008年4月30日,成立了汾阳市大学生村干部联合会,并组织召开了第一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高振茂同志当选为第一届联合会会长。联合会的成立,为大学生村干部搭建了一个交流经验、化解困惑、共同提高的平台。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市大学生村干部联合会积极响应市委号召,5月16日,在汾阳市文化广场组织开展了大学生村干部送温暖、献爱心捐款活动。大学生村干部排起长龙,争相捐助,现场涌动着一片融融真情,短短半小时,捐款达9290元,是汾阳市第一家为灾区捐款的单位。
(三)贴近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以活动促管理。我们围绕汾阳市委、市政府“创环境、抓重点、求发展、促和谐”的总体要求,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热情。
2008年1月17日,汾阳市委组织部、汾阳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联合举办了以“我为新农村建设增光彩”为主题的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演讲大赛。这次比赛经过14个乡镇初赛、市级预赛,选出16名大学生村干部参加了决赛。经过决赛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胜奖10名。吕梁市新农办副主任苗焰明、吕梁市委组织部下派办主任陈明奇、副主任秦泽锋以及汾阳市“四大班子”领导出席大赛并为获奖选手颁了奖。此次活动展示了大学生村干部的风采,激发了大学生村干部参与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奉献才智、增光添彩的热情。
2008年2月19日,汾阳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团市委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大学生村干部青春风采大赛。大赛分初赛和决赛,初赛以5分钟岗位陈述、才艺展示进行,决赛分岗位演讲、才艺表演、素质展示三个环节。经初赛选拔出12名选手进入决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决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汾阳市四大班子领导现场观看了比赛,并为获奖选手颁了奖。此次比赛,向社会展示了大学生村干部的风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在工作方法上,延续了 “三促进”途径
我市在实施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中,注重引导,优化环境,延续了宣传引导、榜样示范、评比激励的途径,促进大学生村干部在工作中成长、成才。
(一)抓宣传,促进良好舆论氛围的形成。市委组织部在市电视台开辟了大学生村干部专栏,市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创办了《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动态》,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截止目前,已播放宣传片21人次,编发工作动态累计68期。同时,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先后在山西电视台报道一次,山西日报刊发宣传文章两篇,吕梁电视台专题报道三次,吕梁日报刊发宣传文章十一篇。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树典型,促进大学生村干部的自我完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榜样才有说服力、感染力。两年来,我们突出培养了个人典型5个,在大学生村干部队伍中,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如,三泉镇西贾壁村大学生村干部李渊鑫,毕业于忻州师院体育系,到村后,发挥自身优势组建了西贾壁村篮球队,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并在全镇组织的篮球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栗家庄乡协和堡村大学生村干部谭丽琴,发挥所学专长利用该乡网站,在该村创建了核桃网页,把汾洲核桃品牌推向世界,引来了北京、美国等地的考察团。同时,我们还在贾家庄镇罗城村培养了创业典型。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义祥同志多方面协调,财政拿出12万元,由罗城村从山东寿光引进大棚技术,在贾家庄镇罗城村建起了大学生村干部蔬菜大棚实验基地,由贾家庄镇6名大学生村干部具体负责,旨在让他们学习实践掌握大棚蔬菜栽培种植技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李义祥部长多次深入罗城村检查指导大棚工作,以此带动广大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的热情。目前,该大棚蔬菜已投放市场。两年来,通过层层抓典型,基本做到了事事有典型、典型促典型,起到了“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三)搭平台,促进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发展。大学生村干部创业过程是自身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完善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环节。我们把推进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作为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重要措施和关键环节来抓,坚持以推进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为抓手,以事业拴心留人,扩展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平台。市委组织部于2007年12月28日,以罗城村大学生村干部蔬菜大棚实验基地为依托,在罗城村举行了优秀人才帮扶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活动启动仪式。会上,李义祥部长提出:一要制定优惠政策,为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二要多方面筹集资金,设立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基金,为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三要发挥人才优势,为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提供技术支持。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全市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的积极性倍增。杏花村镇上堡村大学生村干部孙晓琳,从山西农大引进技术在该村推广种植优质大豆380余亩,并与山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签定回收合同,以高出市场价0.3元的价格回收,仅此一项,该村每户增收700余元。栗家庄乡芦家庄村大学生村干部魏远卓协助所在村种植优质核300亩;峪道河镇水泉村大学生村干部高振茂自费外出学习沼气技术,成为全镇农村沼气建设的“土专家”。
短短两年时间,大学生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日趋显现,很多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舞台上非常活跃,形成了“鲇鱼效应”,有的带起了文艺队伍,有的办起了网络讲堂。东北村村委主任任汝平说:“大学生到村里,给我们带来活力,也带动了我们学习现代知识,我以前是个电脑盲,现在也学会电脑操作了,我们农村需要这样的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104名大学生村干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21名加入了党组织;有72个村建立了大学生村干部板报专栏,16个村的大学生村干部带头建起了文艺宣传队;大学生村干部为所在村共争取道路建设项目6个,竣工里程41.38公里;新建沼气池、水窖共计782个,使近千个农户受益。
两年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大学生村干部选好是前提,培养是关键,管好是保证。只有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把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2009年
- 怀柔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考核暂行办法 (2007-06-07)
- 怀柔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安全管理工作意见 (2007-06-07)
- 怀柔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工作纪律 (2007-06-07)
- 怀柔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管理暂行办法 (2007-06-07)
- 昌平区崔村镇香堂村地震应急预案 (2008-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