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浙江临海涌泉镇大学生村官培养之路
此次全国大学生“村官”座谈会还举办了学习老书记吴仁宝的征文活动,涌泉镇另一名“村官”冯兵胜的《心中永远有榜样的力量》获得一等奖。
培养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也许是偶然,培养一群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却是花了大力气。人们常说“人是最大的资本,也是最大的财富”,是什么原因使涌泉镇的大学生“村官”们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呢? 近日,记者就去涌泉镇探了个究竟。
量体裁衣 打造工作“多面手”
最近,涌泉镇兰田村的300多亩高山蔬菜又到了采摘的时节,绿油油的青菜、青翠的包菜让农民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容。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新来的大学生“村官”徐云。2008年底,小徐来到兰田村,这里地处大山,交通不便,留守的村民靠种植番薯和土豆为生,生活非常困苦。小徐来到村里以后,每天都在琢磨怎么能让村民致富。“这里自然条件好,为什么不开发高山蔬菜项目呢?”年轻人脑子转得快,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小徐心里有了主意。小徐把自己的想法跟镇里有关部门进行沟通,获得了他们的肯定和支持,在镇里农办的帮助下,小徐利用远教网络让村民学习了高山蔬菜的栽培方法,并和他们一起购买蔬菜种子进行种植,一开始,响应的村民不是很多,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种植,先期采摘的高山蔬菜卖得了好价钱,在村民中带动效应明显,1年多下来,兰田山上已经有300多亩的高山蔬菜种植规模。蔬菜种下了,小徐又开始为销路奔波,他通过农民信箱和网络,联系了多处销售商,目前兰田山上的高山蔬菜已经打响了名气,农民的年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大家都对这个大学生村官赞不绝口。
在涌泉,像徐云这样的“村官”不止一个。根据工作需要,他们承担起了村务管理、政策宣传、技术指导等工作,大到帮助村上跑项目、引导群众创业致富,小到给老百姓排忧解难,调处家长里短。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岩园村的“村官”冯兵胜正在急匆匆地往村里赶:“最近我们村开发了草莓基地项目,我得去测量土地,今天还有几个专家要到村里,我得安排他们到村民的大棚里现场指导”。小冯还没来得及说完就被村委会主任陈富顺拉住了:“小冯,你同我一起去看看大棚吧。”一边说着,两人就往田间走去。陈富顺告诉记者,自从小冯到村里以后,给村里带来了不一样的思想,很多观念都得到了更新,现在村民干事情劲头更足了,胆子也更大了。
涌泉的“村官”们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还得靠镇里“量体裁衣”,安排合理的岗位。这样的安排方法为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优势创造有效平台,也为新农村建设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记者了解到,目前涌泉镇共有大学生“村官”18名,镇里根据双向考虑、就近安排原则以及“因村选人、因人定村”要求,综合考虑大学生在校时的专业特长、安置村所需人才类别、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和职务。
“有很多大学生到村后,面临‘水土不服’的困惑: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不对口,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对农村政策不了解,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这使得不少大学生初到农村后,不知道该干什么、能干什么。”涌泉镇分管组织工作的党委委员马先不这样对记者说,“所以我们根据他们大学所学的专业来定岗,比如说中文专业的我们就安排在先进项目申报多的村;经济类专业的我们就安排在企业比较多的村。这样一来,既让大学生村官的知识学以致用,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创业创新 领唱高效“富农曲”
2008年,周达贵作为第一批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涌泉镇塘头村。爱好旅游和摄影的他只要一有空就往兰田山上跑,那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深深吸引着他。日子久了,周达贵也发现了一个问题,结伴到兰田山上旅游的游客们通常都会为了吃饭的问题发愁。他们要不就自带干粮,要不就下山以后回到镇上去吃饭。于是“在兰田山上开办一个农家乐”的想法就在周达贵心里萌发出来。想干就干,周达贵联系了东林村的一个亲戚陈绍法,在2009年5月份开办了“十八潭”农家乐。陈绍法负责购买原料,将农民自产的腊肉、土鸡等收购来,既能保证农家菜纯正的风味,也能让附近的农户得利。而周达贵就在周末的时候亲自“掌勺”,同时也负责对外宣传。
“镇里对我自己创业非常支持,大家都热心地帮我宣传,打响知名度,营造了很大的声势。”周达贵说。名气打响了,效果也是出乎意料地好。“光是去年国庆节假期,我们土鸡就卖了几十只呢!”周达贵说,“半年时间我们就收回了成本,这是我当初没想到的。”周达贵的农家乐取得了成功,周围的农户也纷纷效仿,今年以来,兰田山上陆续又开出了5、6家农家乐,农民增收明显。大伙儿都夸村官周达贵脑子灵,办法多。“干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帮着村民富”,周达贵心里乐开了花。
涌泉镇对于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带动村民致富非常支持。镇里建立实践基地,创新锻炼平台,把大学生村官培养成适应农村需要、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的复合型人才。镇里在梅岘村村民中心设立了“大学生村官成长基地”和“大学生村官之家”,依托其完善的图书室、柑橘科普文化室等资源,每月组织4到5次学习培训活动,努力将基地建成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的摇篮。镇里还在梅尖山橘场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村官学习柑橘、杨梅等水果栽培和管理技术,形成现代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理念,增强大学生村官创业创新能力。
同时,镇里全力响应《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通知》,引导大学生村官开办专业合作社,并借助“全镇一盘棋”的理念,联系“忘不了”、“”葆隆食品“等企业,为村官创业提供参观学习、项目论证、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等服务。目前,项玉君联合其他4位村官办的”喜洋洋“合作社已初具规模,打响了知名度。
亮彩纷呈 书写村官“新文化”
“曾无知,曾迷茫;曾彷徨,亦曾动摇。有眼泪,有欢欣;有漠视,亦有赞许。鼓足勇气,坚定决心,心系群众,虽默默无闻,但问心无愧。”这是新前塘村的大学生村官张静巍发表在涌泉镇大学生村官自己的“杂志”《晨露》上的一篇随想。马先不告诉记者,《晨露》是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办的、真实反映大学生“村官”工作学习生活情况的“杂志”,每月发行一期,主要内容分为新闻时事、工作风采、心路驿站等三大类。新闻时事类包括村情速递和政策解读。工作风采中集中展示大学生村官工作成长的酸甜苦辣,集纳各种思想观点,让大学生村官们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启迪思维、拓宽思路、拓展视野。心路驿站则主要刊登大学生村官原创文艺作品,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让每个有才华的大学生村官都能尽情展示各自的才华和特长。
这种新颖的方式让每一位大学生村官都感受到工作和写作的乐趣,目前为止,《晨露》已经印发了3期,第四期也在紧张地编印过程中。“主编”夏玲芳说,这样的方式非常锻炼村官的工作能力,能增强大家的工作交流,同时有平台展示自己,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投稿。“能有地方‘秀’出自己,对我们村官来说是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不仅在生活条件上,更要在精神上关怀大学生村官。”马先不说,“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村官‘文化’,保证他们在农村基层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涌泉镇对村官文化的培养,不仅仅在“写”上,也在“说”上。据马先不介绍,为了让新来的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角色,涌泉镇采取多种形式,如集中培训、座谈讨论、鼓励自学、实践促学等方式,不断促进大学生“村官”干部提升自身素质。每周二的下午是村官们自己的“例会”时间,除非遇到特殊情况,18名村官总会早早集合在一起。例会上,镇班子成员轮流向大学生村官们宣讲着自己的工作经历,激励村官们勤奋工作,取长补短,让其尽快熟悉业务。会议由大学生村官轮流主持、轮流记录,大家就工作、生活、学习情况作专题交流。同时,每期的例会还会拟定一个主题,村官们即兴发挥,上台演讲。村官们都说,这样的会议加强了彼此间的了解,营造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同时也锻炼了胆量,提高了自身修养,对以后的发展大有好处。
“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今,到涌泉镇任职的18名大学生村官,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培养、教育和管理下,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展现出了新时代村官的风采,也充分激发了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和持久动力。
- 兰溪诸葛镇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 (2009-03-12)
- 台州路桥“青蓝工程”助大学生村官“样样能” (2009-03-15)
- 永嘉县瓯北镇召开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和远程教育工作座谈会 (2009-03-15)
- 浙江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毕业生基层就业 (2009-03-18)
- 浙江温州:管理新路子实现大学生村官良性发展 (200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