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途径
大学生村官,是指经过组织筛选,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应届或往届高校毕业生。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既是着眼于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村输送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而实施的“强基工程”,也是为党政干部队伍储备后续力量,培养造就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人才的“育苗工程”,更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而开辟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对农村新观念的传播、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农村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推广、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提高、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无疑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现实中,由于诸多原因,大学生村官的应有作用并未完全发挥。要使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进一步完善选拔机制,真正选出下得去、干得好的合格大学生村官
从选拔主体看,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主要是由省、市组织人事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机构以及大学生村官服务地所在的县、乡等单位却没有参与进来,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机构,如农业高校,对“准大学生村官”的情况比较了解,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够胜任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大学生村官服务地所在的县、乡等单位,熟悉当地农村一线的人才配置情况,知道农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所以,大学生村官的选拔,需要农业高等教育机构与各市、县、乡等服务地建立联系,实现对接,与省、市组织人事部门协同工作,共同选拔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村官。
从选拔对象看,首先,应当选拔思想素质过硬、甘愿为基层服务的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大学生到村任职之后即是农村基层组织的新鲜血液和生力军,因此,我们要严格标准,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应聘大学生的全面情况。要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真正把有志向、有热情、肯实践、有奉献精神、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高校毕业生选拔出来。其次,要重点选拔涉农学科及经济、法律、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以弥补现代农村建设专业人才的不足。我国新农村建设需要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这些人才在大学生村官中所占比例比较小,许多大学生村官没有农业、农民需要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工作的知识背景与经历。因此,在选拔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时,一定要把是否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作为一个重要考量标准。
从选拔方式看,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应当按照“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体检—公示—决定聘用”的流程,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同时,还要整合高等院校与地方资源,在实现有效对接的基础上,做好大学生村官的推荐工作,由高等院校与服务地单位共同考察相应的村官人选。特别是考试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到农村任职的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一定要有别于公务员考试。
二、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真正让大学生村官具备下得去、干得好的思想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村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工作岗位,从事这个工作,对大学生的素质也有特殊要求,除了应具有一般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外,还要有担任村官的特殊素质和要求。所以,建立政府、高校、培训机构等通力合作机制,制订培训规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专业化教育培训。高等院校可以开设村官专业,从高考考生中择优录取部分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也可以打破现有专业界限,在校内三年级学生中公开遴选,对那些有志于做村官的学生开展专业化培训。二是进行系统化的上岗前教育培训。岗前培训的内容既要有省情、市情、区情、镇情、村情的介绍,还要有对农村法规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和农村工作方法等的介绍,使他们更加了解农村情况,掌握处理农村问题和矛盾的方法技巧,尽快适应农村工作。三是定期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在岗培训,制定相应的对策,以解决他们在任职期间遇到的各种难题,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整合高等院校与地方政府资源,设立专项资金并组建专业培训师资队伍,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回炉轮训”,保证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的及时更新,促进大学生村官的全面可持续成长。
当务之急是针对当前已经上岗的大学生村官的现实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切实把握大学生村官的培训需求,探索适合大学生村官发展特点的培训课程和培训方式。培训课程既要重视农村乡情的介绍,也要重视具体技能的培训;既要提高村官的政治理论水平,也要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心理调适和心理压力的疏导。培训方式方法也要灵活多样。集中学习培训,到典型村镇进行参观考察和经验交流,开展村官之间的交流研讨,定期举行大学生村官工作例会等,都是开阔大学生村官的眼界和思路、增进他们对农村工作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激发他们在农村创业的激情的有效方法。
三、完善相关政策,真正营造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干得好的良好环境
大学生村官制度在我国还是新事物,在试点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政策和制度上的缺陷,因此,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落实对大学生村官的激励和保障措施,就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第一,要制定大学生村官制度方面的法规,明确大学生村官的法律地位。大学生村官政策已经历时14年,但是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出台。缺少了法律法规的保障,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事务中的身份困惑必将长期存在,各种保障和激励措施也很难到位。第二,要落实好大学生村官的各种优惠政策和待遇,增强其归属感与荣誉感。要落实大学毕业生下乡当村官的优惠政策,通过农村广阔的就业天地和创业前景来吸引他们,如保留城市户籍、提供较高的工资待遇、公务员考试和考研加分、减免学费和助学贷款等。要为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造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安全保障和社会保障,解除他们到农村创业的后顾之忧,形成大学生争相下乡、自愿到基层工作的局面。同时,农村基层组织也要关心大学生村官的生活与情感需要,定期召开座谈会与他们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思想汇报,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工作进展和身体状况。第三,要做好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规划,健全后续政策。大学生到基层任村官,组织上必须重视他们的职业发展。要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直接进入选调生队伍序列,鼓励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满后参加公务员考试,并给予适当的政策照顾,进一步探索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新机制。对大学生挂职期满后的出路要有通盘考虑,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会严重挫伤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既注重对大学生村官的激励保障,又强化竞争择优,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和党政后备干部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 浙江嘉兴秀洲大学生“村官”之生存报告 (2009-07-16)
- 河北省大学生“村官”发展调查报告 (2009-07-16)
- 福建省闽侯县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问题调研报告 (2009-07-16)
- 关于全国大学生“村官”的思考 (2009-07-16)
- 大学生进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创举 (200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