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进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创举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平顶山 新农村建设
2003年10月,河南省平顶山市决定选派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这一行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年多过去后,2005年7月作者曾对平顶山市辖属县级市——汝州市进行调查,取得了一定认识。为进一步追踪了解情况,2006年2月进行了专题调查与访谈。现将有关情况进行总结介绍。
1、 大学生“村官” 行动的由来与背景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辖两市、四县、四区,包括99个乡(镇)、25个街道办事处、2584个村民委员会。全市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49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0万。汝州市位于平顶山西北部,辖4镇、11乡、5个街道办事处、454个行政村,全市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8万。
2003年时的平顶山市,在农村建设方面,同时面临三方面的机遇与挑战。第一,改革开放25年来,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农村经济依然落后,村民委员会领导班子成员知识结构低,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并且年龄结构偏大,面临调整问题;第二,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中,下岗或分流出相当数量有经验、精力旺盛的基层干部难以及时足量安排;第三,随着高校扩大招生,毕业返乡的大专以上大学生积累数量大,每年约4000人左右,安排就业困难。随着时间推移,有关问题呈越来越紧迫、加重发展趋势。针对上述新情况,平顶山市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于2003年10月正式发文《关于选拔大专以上学历优秀青年到农村任职的意见》,决定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大学生“村官” 行动试验。
2、大学生“村官”行动的基本结果
决定得到了全市各单位的积极响应。从2003年起到2005年,经过认真筛选,全市先后两批共选派大学生“村官”2058名,78.3%行政村都选派了大学生“村官”。其中汝州市已经分三批选派大学生“村官”446名,分布到100%的村民委员会。根据规定,大学生“村官”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分配担任村民委员会党支部副书记,其它情况则分配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经过2年的实践,平顶山大学生“村官”行动取得了积极的结果。
2.1 得到农村群众及社会的真心拥护
2006年2月对汝州市小屯镇东村、耿堂村、骑岭乡雪爻村调查了解到86%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持欢迎与积极支持态度。经济上较贫困小山村雪爻村对大学生“村官”的支持率更高,呈现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大学生“村官”更多的期待与支持。当地群众对大学生“村官”的支持也体现在宏观整体层面。2005年在河南省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平顶山全市有1831人被选进村“两委”班子,占大学生“村官”总数的89%。其中12人选为村委会主任,6人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说明农村群众对大学生“村官”行动的真诚拥护与坚定支持。
来自农村第一线的消息鼓舞着社会。调查发现,经过1年多的工作检验,约89%的未婚大学生“村官”获得了家人的支持;已婚大学生“村官”的家人支持率在66%以上。此外,大部分的同学、朋友支持他们的行动。2004年平顶山市第一批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时,报名人数为1487人,到2005年第二批时,增加为2717人,呈明显上升趋势。
2.2 初步建立了一整套大学生“村官”管理组织体系
在管理方面,市、县、乡三级成立了“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明确编制,制定了《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培训、管理、监督、考核、奖惩、辞退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其中县级“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负责宣传、指导、督查工作,乡镇一级则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每周2次例会讨论及日常工作分配管理。2005年2月,对154名优秀大学生“村官”进行奖励,对不称职的12人予以辞退。工作满3年后考核特别优秀的可提拔为上一级领导职务继续在农村工作,在招录公务员时可优先录用。
2.3 一大批大学生“村官”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思想稳定
调查中发现,约95%的大学生“村官”来自本县(市),80%的部分来自农村。绝大部分人参加大学生“村官”行动的基本目的为:为群众服务(64%),实现个人理想(63%),积累社会经验(50%),与为家乡做贡献(45%)。属于个人一时冲动者极少(小于2%)。上述事实表明大学生“村官”行动的思想基础良好。一旦进入农村开展实际工作便发现,农村问题错综复杂,自己对农村基本情况不熟悉,群众想法不了解,群众想法差别大,有些是长期积累形成的矛盾(40%),有时感到无能为力,打开局面的工作压力大(24%)。这一过渡期大约有一年时间。2005年7月调查时(1年零3个月后),55%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已经适应农村工作,约27%的部分基本适应工作。两部分合计超过了82%。
2005年村级选举之后,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适应了自己的工作。这批人目前思想稳定,在更坚实的基础上开拓前进。2006年2月采访中见到当选为小屯镇东村村委会主任的陈健,在谈到工作时说:2005年引进玉米良种300亩,每亩地增加200斤,赢得了群众欢迎,今后必须发展适合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致富种植、养殖项目或加工项目,发展经济;长营村副支书刘真认为,团结领导班子,明确发展方向,利用本村坡地资源特点,发展林果业、畜牧业是自己的基本任务等等。
2、4带来了强烈的社会冲击
大学生进村是一件新生事物。这一事物的出现首先对与这一事物直接接触的农村群众产生了强烈的思想震撼。在小屯镇第三中学任教的耿周旗说:“1978年以来,我们耿堂村培养了50多名大学生,但没有一个回到村里,对村里发展做出直接贡献。”大学生“村官”行动是第一次在这个有着2892人的大村里,由国家直接委派大学生脚踏实地进行服务与建设。在接受调查的115名大学生“村官”中,有75人长期住在工作所在村。小屯镇朝川村主任助理王找为了代办所在村一村民的身份证,曾经去镇派出所达15次之多。2005年8月,汝州市组织部根据有关经验,明确规定大学生“村官”为所有村民的代理服务员,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和遇到的、想到的、难办的、合理合情合法的事情,全部纳入代理范围,有效地解决农民群众办事难的问题。这样的事实一桩桩,一件件,日积月累,印在农村大地,印在民心中,正在形成有全体民众参加的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保障。而大学生“村官”正在茁壮成长,成为农村群众离不开的领导力量。
平顶山市大学生“村官”行动在传向各地。河南本省有关市县(如鹤壁市)的领导来了,河北省藁城市的领导来了。通过相互学习交流,进一步推动了有关工作的健康发展。2006年春节期间北京市公布了在全市实行大学生“村官”的决定。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在平顶山考察后说:“这是一条锻炼青年干部的好渠道,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战略举措。”
3、大学生“村官”行动的基本经验
平顶山大学生“村官”行动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主要有:
3.1 选好大学生“村官”人才
选择好大学生“村官”人才是关乎大学生“村官”行动成败的关键。调查中发现,37%群众认为大学生“村官”要办事能力强、能够带领他们发家致富;32%的认为应当懂技术,热心服务群众;15%的认为要和蔼可亲、讲道理,能协调处理矛盾。在被调查的115名大学生“村官”中,57%的认为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开展农村工作的关键所在;37%的认为要懂得农业生产、能解决实际问题;28%的认为个人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26%的认为要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能够通过项目发展经济等。综合分析两方面认识,理想的大学生“村官”人才应该是:(1)热爱农村事业,热心农村建设,有理想;(2)能做耐心细致的农村群众工作,具有组织能力,协作精神好;(3)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知识;(4)身体健康。
3.2 确定好开展农村工作的基本内容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各种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各村情况也不尽相同。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村官”、特别是那些刚走出校门,缺乏社会经验的毕业生如何分步打开工作局面,尽快定位,十分重要。平顶山市大学生“村官”行动得出的基本经验为:(1)要求每个选派的大学生“村官”进村后,首先要逐户做详细的调查,认识村情,梳理信息,分析问题,撰写村情报告;(2)
以村民代理服务员身份,将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和遇到的、想到的、难办的、合理合情合法的事情,全部纳入代理范围,一件件、全过程有始有终解决农民群众办事难的问题;(3)在此基础上,理清发展思路,结合实际工作,团结领导班子,寻找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逐步打开工作局面。
在具体的工作切入点方面,调查结果显示,82%的村民认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发展经济,36%的人认为要搞好学校教育,30%的认为要提高科技水平。86%的大学生“村官”认为组织文艺活动、活跃农村气氛是重要的工作;53%的认为必须重视发展致富项目;46%的提出应注意团结好领导班子、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此外,关于基层民主选举(24%)、发展经济合作组织(20%)也是重要具体工作选项。年轻的大学生们到村里去,优势方面在信息、科技、文化方面。他们思路新,敢想敢干,而且精力充沛。据统计,平顶山市大学生“村官”在两年中帮助制定发展规划2000多个,引进项目2560多个,推荐就业岗位8700多个,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2240多期,为农村修建图书室、娱乐所等文化场所609处。所有上述努力,都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了重要、积极的力量。
3.3 组织好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工作
平顶山大学生“村官”抽样分析表明,85%的部分为专科毕业生,12%的部分为大学本科毕业。从专业领域来看,文科类毕业生占68%,其中管理学占7.8%,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占文科类生源的68%,是大头;理科类毕业生比重占16.5%,真正农学毕业学生占4.4%,其余为理学、医学、工学毕业生。从工作经验来看,45%的部分为工作1-3年或刚离校的大学生。从发展趋势来看,直接从学校毕业应聘的比重在加大。上述大学生“村官”队伍基本背景情况,加之:第一,我国教育体系、知识体系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专科、本科阶段专业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处于完善之中,毕业学生的知识量、知识体系还有待提高与完备;第二,当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农村正处于急速变化时期,旧有的秩序在打破,新事物大量涌现,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结构大调整、产业化建设、规模化、工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生态环境问题,加上旧有的矛盾问题,互相犬牙交错,错综复杂等等。这三方面情况共同决定了大学生“村官”体系建设必须从开始就落实好培训、理论学习、具体研究与分析讨论工作,而且始终注意分季度、分年持续组织安排有关工作。从长远发展来看,有计划、持续、高频度、高水平的大学生“村官”培训与学习工作,是领导和组织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的基本手段。平顶山市已经注意到有关问题的重要性,在系统组织岗前培训,编写《大学生干部实用手册》,组织大学生“村官”经验交流会,2005年还选派100名优秀村干到苏州农村干部学院进行培训学习等等,取得了较好效果。
3.4 关心大学生“村官”生活,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组织管理制度
历史上直到清朝,我国国家行政直接管理职能只设置到县级,民国时期开始设置到乡镇一级,一直沿用至今。平顶山大学生“村官”行动在某种意义上在尝试国家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向村级延伸。由于我国人口增长,经济密度加大,社会管理任务增加等原因,加强农村级别政权建设具有必然性。因此,大学生“村官”进村事实上是全新的建设与发展。这相当于整个政府部门均面临新环境、新任务、新问题,而大学生“村官”就战斗在第一线。进一步的推论是,第一线战斗的成败决定着上述全部新建设与发展的成败,支持与保证一线战斗力放下包袱,无后顾之忧,轻装上阵成为关键。
平顶山市在有关方面作了大量努力。大学生“村官”工资待遇方面规定,应届毕业大专生为每月474元,本科生499元,外加100元生活交通补助。已就业人员由原单位保留职级待遇。工资来源由市、县、乡三级财政按3:4:3比例分担,按月足额及时发放。2005年7月汝州市115名大学生“村官”的调查结果显示,近81%的人对工作条件基本满意,72%的人对经济收入基本认可,71%的人认为发展前景较好,84%的人具有工作自主性,近90%的人认为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回答他们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障碍的问题时,74%的人提出缺乏资金是最大障碍,47%的人提到缺少适合农村发展的实用技术与项目,另有23%的人提到信息不畅通等等。2006年是平顶山市大学生“村官”行动计划实施的第三年,三年之后如何安排,是摆在平顶山市政府面前必须回答的问题。首要的是对大学生“村官”行动的明确定位问题。如果回答是肯定的,紧接着的问题将是:大学生“村官”制度连续衔接问题,村级管理体系建设问题,村乡县管理功能配置问题,还有工资福利待遇问题等等。我们真诚关注与期待着平顶山市政府的决定。
结束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胡锦涛,2006年2月14日)宏观整体来看,新的发展阶段中城市支援农村、工业支援农业、工人支援农民在根本上体现为人才、智力大规模、持续不断地流向农村,用现代知识、技术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创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道路。从这一意义上讲,2003年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启动的大学生“村官”行动是一项伟大的创举。这一行动一经启动就引起社会激烈反响,恰恰证明了这一行动的重要性与关键性。这一在近500万人的地区进行,有2000多人直接实践、历时两年多、大规模的行动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基本成果,不断发展壮大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新生事物顽强的生命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轮已经启航,随着时代的推移,大学生“村官”作为推动这一巨轮正确前进的骨干队伍,必将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或缺的中坚作用地位。
主要参考文献
1、2005年7月赴河南汝州社会实践调查时所得调查材料;
2、孙凯 “大学生“村官”计划”调查报告 2005年8月3日 中青在线专稿
3、薛新生 《积极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官”的探索和实践》 2005年10月10日 河南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报告
4、汝州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材料 2006年2月6日
《汝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5、《汝州市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汇编》 2004年8月
汝州市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办公室
6、《中共汝州市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市大学生“村官”中开展扎根基层创业奉献活动的意见》 2005年5月16日 中共汝州市委组织部文件
- 浙江嘉兴秀洲大学生“村官”之生存报告 (2009-07-16)
- 河北省大学生“村官”发展调查报告 (2009-07-16)
- 福建省闽侯县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问题调研报告 (2009-07-16)
- 关于全国大学生“村官”的思考 (2009-07-16)
- 调研解读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居民传播困境 (2010-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