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大学生村官十大难题给最美村官最美前途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保虎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于一个政党来说,青年兴则党兴,青年强则党强。大学生村官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在锻炼大学生村官自己的同时也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生机活力、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学生上山下乡当"村官"的热潮不亚于七十年代的"知青热"。自2008年国家全面落实大学生村官政策以来,已有三年之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已达到22万人之多。其中今年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村官有6万名,大学生村官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庞大的社会群体,这也给当代大学生就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然而,通过阅读最新出版的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跃高主编的2011年-2012年《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及在基层的细心观察,笔者发现这个社会群体目前存在许多共性的问题。一些地方领导对如何用好用活这批"村官"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据数据显示: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辽宁、贵州、陕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 "村官"计划。从2008年开始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村官热持续升温,这些村官各有其特长,因为他们毕竟是通过"凡进必考"才有幸迈入了这道门槛。他们之中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城乡统筹、村镇规划以及农牧专业等,可以说书本知识已经具备,这些大学生村官,既是一定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又是工人阶级在一定时期内的重要补充力量。他们现在渴望的就是如何把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然而现实确给了他们许多无奈和困惑。

  一、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是最美的!少数人升官改变不了整体村官出路的严峻现状

  08年到今天,我们的大学生村官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体大学生村官的形象良好。我们更多的大学生村官都是最美的!

  他们活跃在基层,战斗在离老百姓最需要的岗位上。他们普通、平凡,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他们,即使注意到了也记不住他们,而正是这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在支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事业。

  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从各个方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新农村建设是我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年轻一代人的奋斗目标;他们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发展状况,优先选择切入点,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发展,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他们本着"先做村民,后做村官"的原则和思路,不矫情,不摆谱,走街串巷走访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赢得群众的称赞。作为大学生村干部的他们工作上依靠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心理上贴近群众,说农村话,吃农村饭,知农村礼,行农村事,在摸爬滚打中,在田间地头里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建立深厚的感情。他们真真正正,实实在在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服务,开动脑筋想法子,大胆探索找路子,真抓实干谋福利,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他们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残疾人生活救助、农村劳动力培训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带领村民调结构、兴产业,帮助贫困户找路子、谋点子、排忧解难,真正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助手。
  ……
  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网络媒体的大量宣传,似乎让全国大学生村官看到了美好的未来--美丽的村官生活,美好的前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政策,四人当选十八大党代表、部分村官党委、政府、人大换届进入领导班子及少数跃升正处或副处的故事……想想,怎能说不好!可稍作停顿,这"好"字里又会涌入复杂的思绪,比方说,大家都在回避却是铁板事实的现状,还有热火的出路问题。奉献在老、少、边、穷地区及出身"民二代"的最美大学生村官中又有多少受到在关注、关心、关爱呢?同以上一样,少部分人有了很好的奔头。而这看似对大学生村官未来前途的最完美最好的注释,却在现实中让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有着不欲人知的烦心事,有着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他们哀伤、孤独、绝望、焦虑、彻底乏味……偶尔,他们的心中会闪现一些喜悦,因为仿佛那些人的升官似乎照亮了大学生村官美好的未来,然而这只是瞬间的事情,然后他们的心就会执著于这个非凡的东西,并且想再度拥有它,直到这份喜悦变成一份记忆或者灰烬,这就是大学生村官所谓的他们的现状。

  二、经济待遇低,部分地区无"三金"保障

  目前,绝大部分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待遇维持在800元/月左右的水平,普遍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远远低于中组部提出的按照当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水平确定的补贴标准,相当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有些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反映,其所在地区的大学生村官没有"三金"待遇,并没有按照当初考取村官时出台的政策给予兑现。经济待遇过低,对许多已成家育子的大学生村官来说,随着当今物价水平的上涨,加上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额外花销,早已不能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活。在离职的大学生村官中,因待遇过低而辞职的占九成,通过网络、媒体和电话投诉等各种渠道反映大学生村官待遇问题的占到100%。

  三、出路政策≠实际就业,自主就业成摆设

  据2011年最新出版的《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调查得出的数据表明:2011年中国将有6万名大学生村官面临分流,2012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7万。《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共有1.95万名大学生村官有了创业项目,其中独立创业的5916人,合作创业的1.36万人。面对期满的大学生村官,许多省市开始出台期满政策,但实际意义并不理想,待遇低,成为许多大学生村官不愿意续聘的重要原因。考公务员成为绝大多数人员的选择,但是公务员队伍吸纳能力毕竟是有限,公务人员也趋于饱和,吸纳比重将逐渐下降,考取难度非常大,很多大学生村官最终不得不放弃。对大学生村官的专升本、考研政策,不具备多大的吸引力,因为毕业后又要面临找工作的竞争压力。大部分村官还要走自主就业的路,许多大学生村官乐意在农村创业,但是因缺乏创业资金而不得不面临再次失业,重新流入社会踏上寻找工作的漫漫长路。最终,大学生村官再次陷入尴尬的创业难和就业难的两难境地。

  四、77%的村官称曾被借调到乡镇,甚至1/3大学生村官存在不在岗现象

  据最新出版的2011-2012《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2008年至201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西部地区有1/3左右的大学生村官基本不在岗,中部地区有超过1/3的大学生村官每周到岗时间不到5天。2012年9月进行的调查再次显示,有77%的大学生村官有被乡镇借调的经历,其中23%的人被长期截留到乡镇而不在村里工作,甚至部分地区村官表示该地区有三分之一的村官存在长期在外务工,不在岗的情况,并且补贴一直在领取,每年年终考核均合格,甚至被评上优秀。

  不知什么原因,近年来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的随意性相当大,"借调风"盛行,"借用"一词成了时尚,县属部门差人,找乡镇借、大镇差人找小乡借、条件好的乡镇差人找边远地区借……如此种种。凡借之人没一个还回原单位的,因此乡镇都显得人手紧缺。于是大学生村官也成了"借用品",据调查了解有99 %的村官没有专用,美其名曰把他们安排在一个村,其实质就在负责乡政府某个部门或某个方面的工作。

  五、考核合格均享受加分政策,在岗村官称"不公平"

  在各省地市级和县级事业单位招考考试中,基本上每个地区对符合一定工作年限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均享有地市级加5分,县级加10分的加分政策。这一政策遭到大部分在岗的大学生村官的反对,尤其是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许多长期不在岗且一直在领取补贴的大学生村官在享有同样的照顾政策,这无疑对一直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形成竞争压力,造成非常不公平的待遇。"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这样的大锅饭政策对在岗的大学生村官来说显然是非常不公平的。

  六、评选先进村官、提拔乡镇及以上干部存在靠关系,走路子现象。

  部分地区大学生村官反映,当地政府评选的"优秀村官""先进村官""十佳大学生村官"等优秀村官评选活动,完全是再暗箱操作。有村官爆料,其地区评选的优秀村官活动,因长期请假不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却榜上有名,受到重奖,而长期在岗的工作成绩杰出的大学生村官却得不到表彰。这种暗箱操作方式从某种程度上严重挫伤了在农村基层工作优秀村官的积极性,甚至造成一部分村官辞职,人才大量流失。评选优秀村官活动,靠关系,走路子,这种做法是危险的,是不公平的,更是万万不可取的。

  无独有偶,在大学生村官提干方面也存在部分同类现象。选拔大学生村官进党委班子,全国各大媒体、网站、报纸都作了广泛的宣传,报道不可谓不多,传播不可谓不广。因此,各级党委都非常重视,不仅有相关详细的方案,有严肃的组织人事纪律,有专门的部门对选拔工作过程进行监督,而且选拔的程序公正公开,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都要经过公开推荐、公开测评等,拉票贿选等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惩处。

  但无可置疑的是,仍有少部分人借此机会说情、打招呼、拉关系,特别是一些"富二代"、"官二代"更是积极活跃,让整个选拔工作困难重重,一些不跑不要的则是疑云重重。事情的发展有点"好事变坏事"的苗头。人嘴两片皮,要想争论是"先有位才有为"还是"先有为才有位"这样的话题,恐怕是没有什么结果,就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但作为大学生村官,只须一句话:"你是否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仅此而已。于是乎,一些一天都没有下个村的"党员"村官,一下子成了党委委员;一些并不优秀的"村官"变成了"乡官"。因此,此风不可长,必须坚决扼制,凡是有以上所述情况的,不但要坚决拿下,就是已经当选的也要重新考虑。既然是眼里的"沙子",就一定要把它"揉"出来,不能让个别人的利益而毁了几代人为之奋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