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成长之路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之路,加大关爱力度,完善教育监督体系,提供施展平台,逐步走出一套“成长”模式。
严爱并重,督促角色转变。大学生村官多已习惯城镇的生活,缺少基层工作经验、不善协调沟通、不了解农村牧区相关政策,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容易诱发村官的失落与茫然。对此,市委提出“关爱与严格并重”方针,帮助村官认清形势、转变角色。一是加大对村官的关爱。食宿方面,根据离服务地的远近,采取集中管理或分散安置的办法。扎兰屯市部分村官根据实际情况,就近集中租住,解决了食宿和安全问题。思想方面,安排“生活辅导员”定期与村官进行思想交流,讨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建议,舒缓压力。二是坚持严格要求。为了督促村官们的学习成长,呼伦贝尔市制定定期工作汇报制度。规定村官要记工作日志、做工作总结、写调研报告。其次,要求条件允许的村官要驻村,不能常驻者要参与涉及入户开展调查、调节村民纠纷等工作,拉近与村民的关系,掌握村民情况,学习村干部处理事务的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再次,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对工作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鞭策工作业绩差、表现不突出的村官。
量体裁衣,培养工作“多面手”。根据“双向考虑、就近安排”及“因村选人、因人定村”要求,“量体裁衣”合理安排工作岗位。阿荣旗村官与科技特派员合作,下田入户用掌握的新技术指导村民科学养殖种植。海拉尔区村官借助联通公司开设的固定电话语音信箱,使村民了解最新村务动态、国内重大新闻和天气预报。扎兰屯村官丁敬红帮助村民创办合作社,通过远程教育下载刻录农业生产技术光碟,推广农村实用技术。鄂伦春旗村官侯福春细心研究农村一卡通、家电下乡、低保社保等相关政策,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
目前,全市大部分村官身兼电脑培训员、网络推广员、档案员、统计员、调查员等,各种角色集一身,干得有声有色、风风火火。
敢打敢拼,带头高唱“富民曲”。为把大学生“村官”培养成适应农村需求、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的复合型人才。市委组织部举办创业培训班和创业实践活动,组织30多名村官代表赴齐奇岭村参观学习,以黑木耳销售为突破口,打造呼伦贝尔市大学生村官营销队伍,此项活动已带动全市500多名村官。
鄂伦春旗村官林静扩大繁育基地,组织修缮木耳种植设施,创年产60万公斤的喜人成果。阿荣旗村官张萍成立金豆马铃薯产销专业合作社,采取产前提供育种,产中负责技术指导,产后按合同价回收马铃薯的模式,规避市场对农民的潜在风险。2010年种植马铃薯500亩,百姓每垧地收入达12000元左右,土地增产、农民增收。
亮彩纷呈,开辟村官“新文化”。定期举办的大学生村官经验交流会,为他们提供学习锻炼机会,使村官在学习与锻炼中加快思想转变、提升自身素质。鄂温克旗每月开展村官交流培训会,每期例会拟定一个主题,村官们轮流上台主持演讲,就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交流,寻求解决方法。村官叙述例会加强了彼此间的了解,营造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对今后的发展大有益处。阿荣旗建立大学生村官网站、外地参观培训、举办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激发了村官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市委分批安排大学生“村官”到市委科学发展观办公室、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进行轮训,让他们在参与全市中心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海拉尔区村官耿美阳“在成长路上的大学生村官”一文在人民网发表,在市委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历练,使耿美阳褪去青涩快速成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市党委政府的大力培养关爱下,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展现新时代村官的风采,为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扎根基层提供持久动力。(高志强 何美婷 杜艳梅)
- 完善制度严格管理 内蒙古科右前旗培养大学生村官 (2009-06-16)
-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建立“村官”待遇激励保障机制 (2009-02-11)
- 关于开展从优秀村干部中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工作的意见 (2009-02-11)
- 内蒙古替大学生村官还助学贷款本金和利息 (2009-03-11)
- 内蒙古准旗全方位营造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 (2009-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