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村官不是渡过就业危机的"浮桥"

来源:新华报业网 作者:钱桂林
又到了一年一度各地大学生“村官”招考时节。日前,中组部、中宣部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的一份文件像是给大学生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使报名变得更加火热。据中国农业大学胡跃高教授日前发布的《2009年度大学生村官发展调研报告》,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人数达到13万人。大学生“村官”的合同期一般是3年,合同到期后他们会何去何从?大学生村官网有一项关于2009年到期的北京大学生“村官”去向的在线调查,截至记者发稿时,共有1437人参与调查,其中选择考公务员的占46%,续签、继续留在农村工作的占12.87%,政府推荐工作的占16.7%,自谋职业占到10.51%,考研占到4.18%。(5月8日第一财经日报)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都十分重视,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招用大学生当“村官”,可以为农村注入新鲜血液,有利于农村的发展。

    但必须看到,某些大学生当“村官”,不是选择扎根农村,这从“续签、继续留在农村工作的占12.87%”就可见一斑。他们将“村官”当作一面“浮桥”,渡过了就业危机之“河”后便走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迎合着“公务员热”,他们用足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较轻松地干上了公务员,甩掉泥盆而捧上了金饭碗。看看“选择考公务员的占46%”这一数据,我们又能对他们说什么呢?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跳过“龙门”的大学生再跳进“农门”,说实话,思想上没有一点疙疙瘩瘩才怪呢!再者,有招聘大学生当“村官”的优惠条件,可能还缺少留住大学生扎根农村的优惠政策。培养和使用大学生“村官”也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不能将“村官”作为渡过大学生就业危机的“浮桥”,缓解了就业压力却顾及不到农村的发展,农村人才像“走马灯”似的,来一批后走一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加之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的发展尤显迫切。现在正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的引得进、留得住的高素质人才。应该说,国家出台新政策鼓励大学生当“村官”的初衷是好的,有战略眼光。“村官”虽无品无级,却是农民致富的“领头雁”,一个好“村官”能振兴农村一方天地。像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他虽非大学生,但他有超前的改革意识和创业精神,将华西村打造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如果每一个“村官”都像他这样,何愁农村不发展、农民不富裕!

    “铁打”的农村不能有“流水”的“村官”,否则对农村的发展极为不利,也容易伤害农民兄弟的朴素感情。农民真心诚意想共享改革之成果,但由于人才的“瓶颈”,往往会使这一良好的愿望落空。大学生“村官”难留住是事实,这不能怪他们的觉悟低,应该多拷问我们的政策是否全面具体、就业环境是否宽松和谐。如果“工作无所事,未来雾看花”,大学生“村官”再怎么热情四射,也难保他们遭“冰河期”而不降温。

    “浮桥”需要搭,“新桥”更要建,总不能让湍急的河水阻隔了农民的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