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放的青春——大学生村官“升职”的四条主线
在一年多的工作经历中,慢慢的懂得了村官们升迁的潜规则,在此我想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仅供各位村官们查阅,如有不妥之处,请见谅!
如果在村官上任前有门路的村官们,靠着关系,金钱的疏通和一番讨价还加后,在工作一段时间,就会以挂职锻炼、上靠县级部门学习、经考察(只是形式上的)表现优秀、破格提拔等理由去县级部门工作,这些村官们将前途似锦。
另外一部分人,不用费太多劲,不用花费太多,在镇上混个一官半职也是很容易的,但这部分人的前途并不是很理想,因为乡镇一级的变速太快,每天有走的每天有来的,只能是个中转站吧。
还有一些人,在考公务员的战场上屡败屡战,终于杀出重围,在自己的奋斗下为自己打出一番天地,但他们有些却无法适应官场的规则而抑郁寡欢,前途并非明朗。
剩下的这批村官们,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工作环境、生活水平可想而知。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做的事最多,学到的也不少,能力也还算可以,但他们会在3年后无奈的离去,因为他们已经被游戏规则所淘汰,前途可以说成生死未卜。
可以说大学生村官们的升迁步履维艰。大学生村官计划尽管出发点良好,但与现行有关法规存在一定矛盾。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学生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身份出现。他们是否能够发挥作用,以及发挥多大作用,都有待时间检验。大学生村官多有服务期限限制,虽然在服务期限内他们工资由财政保障。但他们既不是学生,又不是农民,也不是公务员,权利很难得到保障。有的在服务期满后甚至加入上访群体向政府讨说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设想大学生在农村会有着饱满的工作热情。
相关措施不配套。尽管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寄予了很高期望值,但在操作层面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全国最早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海南省,却在这项计划实施数年之后陷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有的被强制转为教师,有的被迫下海另谋出路。四川省近10年间先后选派8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流失率也超过70%。由于受到地方财力制约,大学生村官的编制、待遇及安置问题无法解决。有的大学生村官报酬太低,甚至吃饭问题都难以解决。如此势必降低这一计划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最终导致大学生村官严重流失。尽管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可以用数千元月薪、北京户口、考研加分等政策增强大学生计划的吸引力,但这对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显然不具有可操作性。
- 陕西镇巴县召开选调生暨大学生“村官”座谈会 (2009-02-12)
- 中央组织部要求各地务必将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2009-01-25)
- 陕西商州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 (2009-02-03)
- 白一彤,你大胆往前走 (2009-02-09)
- 陕西大学生村官问题:政府这样回应 (2009-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