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基层党校作用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培训
【摘 要】:基层党校在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中负有特殊的职责和使命,担负着提高辖区内大学生村官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执政能力和实用技能培训的重任。围绕着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培训、创新培训载体建立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围绕培训方式转变打造强有力的村官教师队伍、强化体制建设形成健全有效的培训模式,努力推进大学生村官作为人才建设的科学化、常态化。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党校作用 培训建设
村官成长作为社会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我们切实解决“两会”提出的“改善民生”在农村的新任务。伴随着今年“两会”的闭幕,福建、山西、湖南等地新一轮关于村官的改革正在展开。这意味着又一批大学生村官期满即将离开农村这片热土走入新的工作岗位,与此同时,新一批有志于从事农村工作的青年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即将赴任。大学生下基层当村官是为了把党和国家对“三农”的政策带进村,加快缩小区域差距,努力改善贫穷落后的现实状况,帮助地方基层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但是,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力度的不够,交流与合作的不能有效进行等,致使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进不了村或是相关政策在基层得不到有效施行,不少大学生村官无法展开拳脚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抱怨颇多,个别“村官”甚至选择了用极端的结束生命的形式对现实生活表示不满。“大学生村官”不能“被”和谐,不仅仅是农村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信息欠发达、经济落后等原因导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党政府部门没有能够充分整合资源、不及时地为大学生村官提供项目支撑和技能培训,无法满足个人到基层后的现实需要和心理、精神方面的需求。尊重人才、重视培养,是我们党得以不断壮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快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基层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中负有特殊的职责和使命,担负着提高辖区内大学生村官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执政能力和实用技能培训的重任。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农业技能培训更加合理地整合地方资源,促使村官快速变身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
一、面向大学生村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培训
地方党校的重要使命是把党中央的政策和指示传达到基层。各区、县政府既然把村官从大学校园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吸引到了各村,就要对其负担起组织领导的责任,把大学生村官培养成党和政府在基层的后备干部。社会工作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很多前来农村工作的大学生都没有社会经历,很少历经过被人管束和被人招来唤去,突然从自由自在、宽大明亮的大学校园步入被人差遣、狭窄崎岖的山寨,心理难免会生发些许这样那样的矛盾。组织部门前期要进行教育疏导,统一思想。在后期,其它的一系列工作才能够逐步赢得大学生村官的认同和支持。只有这样,村官们在基层才能焕发出强大的力量。村官培训作为岗前需要,是为其到任能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提供的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技能支持,具体指地方党政部门以党校为基地通过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学习而不断提高村官队伍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而组织起来的一系列活动。为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村官在基层之任务的艰巨性和责任的重大性,牢固树立大学生村官的科学发展观,结合当下实际,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第一,强化党性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党校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大学生村官青春飞扬选择农村就业的心理,大力激发大学生到农村广阔的天地里施展才华的信心和激情,教育大学生村官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在基层的实践锻炼,并引导其在将来要把农村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相融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得以不断丰富。
第二,强化“三农”意识。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工作要围绕着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围绕着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开展;围绕着农村实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广大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培训业务。这是使大学生村官培训活动保持活力,而基层党校不偏离轨道、真正成为党与群众最直接的联系点的重要保证。在培训中,党校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宣讲党和国家富民惠民政策和中央连续多年来的1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宣传基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使党和政府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社会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户籍改革等支农惠农政策深入人心,使大学生村官深刻感受到地方政府坚决建设和服务“三农”的信心决心。与此同时,用地方群众在新农村发展中的英勇果断、面对困难毫不屈服之精神感染和鼓舞大学生村官,使其具备信心在后期的建设发展中争优创先成典型。
第三,突出人本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基层党校做好培训工作的基本准则。在村官培训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村官是主体。大学生村官作为教学主体,在基层党校接受教育培训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不仅仅是学生,而且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不同专业出生的大学毕业生,而区、县党校受师资力量限制,在教学上要充分做到以人为本则客观上存在着一定困难。但从管理和讲课设计上看是能够做到“以村官为本”的。在基层,工作绩效比理论重要,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村民,都基本以取得了多少经济收入和民生实惠而记分。即使如此,党校也要坚持从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出发弥补资源不足,通过尽量邀请专家学者和地方高层干部,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党校办学水平,在推进自身科学发展的同时,为促进大学生村官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第四,实行自主选修。自主选修是基层党校进行村官教育培训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目前,在全国大部分区县的村官培训基地,包括已经开设了大学生村官专业的高等院校,对课程选修的自主性和有效性都没有能给出完整的答案。这是因为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受过高等教育拥有不同学历层次和出身背景不同的大学毕业生相继选择到农村就业,再加上受不同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和思想觉悟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村官呈现思想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水平不一,知识需求丰富多彩种种现象。因此,在充分了解学员的基础上,党校要紧密结合当前各区、县乃至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富民兴村为主线,科学设置适应广大村官的培训项目,坚持分类施教,交叉教学,用行之有效的方式组织培训,以满足男女有别,性格各异,文化层次等不同的大学生村官的求学需要。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要倾向于把自主选学贯穿于各类培训班中,开发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能满足村官选学需求的课程体系。
二、创新培训载体,建立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
载体是信息承载的工具。对于村官培训来说,教学载体既是党校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媒介,也是大学生村官迅速了解和接受农村新知识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大部分地方的经济还处在高速发展的初期,物质尚不够丰富,基层党校的设备设施还不够先进,信息传输途径受限,大部分教学工作者改革观念相对落后、教学水平还不够高,综合办学水平仅处于中专和大专之间,只有少部分经济、文化大省如北京、上海、湖南等地要稍微高于这个水平。而前来接受培训的大学生村官学员大多来自相对较大的城市,见证着3年以上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繁华,习惯地享受着浓厚的文化熏陶氛围,具备一定的经济政治理论基础。虽然是初出茅庐,却对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大展身手的想法。传统的孔夫子式“背手教学”将会严重地挫伤村官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其教育效果也并不见得理想。地方党校要满足大学生村官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要求,就要大力缩小与省市一级高校的差距,进一步创新教学载体整合资源,勇敢地打破教学资源上的局限,抛弃宣讲式的传统教学,努力避免出现那种“你讲我听、你打我通”的培训尴尬。为此,要大力创新基层党校教学载体,建立开放互动式的培训、学习方式,让每位村官都活跃起来,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得”的效果。
村官培训活动的开展,务必有相应的形式和内容。要采用课内课外结合的形式,在适当的理论课之后,要及时走出校门,到企业、社区、村寨或者历史文化景点等基地进行现场观摩,用地方建设发展的良好状况和悠久的文化历史(有声教育)多视角地启发,震撼大学生村官内心深处的灵魂,激发大学生村官“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信心激情,用贫穷落后的现实场景和写真图片(无声教育)凸显村民父老的朴实与热情,唤起大学生村官对于地方农村深厚的情感,坚定其在农村安营扎寨、深耕发芽,带领地方群众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富裕的良好意志。在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中,既加强了地方人民对大学生村官的信任和鼓励,又吸引了广大村官积极参与建设活动,增强了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吸引力和感召力。要达到这种效果,地方党校就要在充分利用和完善原有教学载体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教学载体的创新,设计和拓展出灵活多样、能够满足各层面村官学习需要的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
首先,运用现代高科技载体。地方党校运用高科技手段,可以拓展大学生村官的学习空间,增强其接受培训学习的效果,发挥传统阵地与现代传媒互补的优势,既满足了大学生村官的求知心理,又体现了地方党校对现代传媒技术的重视。在各种条件都受到制约的情况下,“县级党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科技产品的先进功能使用生动直观的电化教学手段,实现大规模、低成本、快速度的教育培训。”(吴卫平.浅谈新时期基层党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高校管理.)当然,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光是拥有一堆优质的导电的硬件产品还不行,还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的传递作用,把各基层党校要的党建网站与省市党校网相连接,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软件实力。这样做有利于从网络信息的传播上摆脱地域限制,避免培训村官的步伐与培训后的信息跟踪和外界脱节,始终保持村官培训活动的及时性与独特性。为此,各基层党校要迅速占领网络文化宣传领地,建立旗帜鲜明、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党建工作网站,不失时机地找准切入点,做好网络评论文章,充分利用网络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与大学生村官的课前课后互动工作,增强教育培训的效果。
其次,创建学习型基地载体。村官培训是村官在理论知识和社会见闻方面的一种社会化形式。基层党校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开创学习型基地。教育基地的选择和建立,对于大学生村官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开拓发展视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一方面,重庆一些区县做得很好。比如重庆酉阳县,他们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多处教学基地,如把赵世炎烈士纪念馆、刘仁同志故居等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利于教育大学生村官继承和发扬先辈光荣的革命传统;把桃花园镇上的桃花园国家AAAAA级景区以及生态农庄、小坝等四个工业园区以及典型的村子作为大学生村官参观、培训基地。而主城区更是创造性地把“文强”作为违法犯罪的典型搬进“重庆市廉政教育基地”供大学生村官参观;而重庆黔江地区实施的“十个一工程”,不仅成立了全国首家“村官培训基地”,形成了独特的村官培训模式,收到了明显的培训效果,而且丰富和发展了农村建设理论。通过教学基地建设,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奋发图强、一心为民的积极性、提炼了其跟党走的觉悟,提高了培训质量、增强了培训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再次,创建理论研讨式教学载体。理论研讨式教学是坚持理论教学与热点讨论消化相结合的一种模式。大学生村官大部分作为“80后”、“90后”的青年,其思想有着强烈的时代性特征,是新思想发源和传播的生力军,对于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一定的见解。村官培训学习,授课教师要坚持“讨论无禁区、争论有尺度”的原则,开设村官们感兴趣的专栏,针对某个热点开展理论研讨,深化对热点、重点问题的认识,大胆通过挑战难点突破权威来实现共同提高。在培训期间党校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组织村官围绕着全国村官体制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减轻农民负担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和如何实现富民兴村等问题展开讨论。对于各位村官所提出的观点、建议,无论可行与否,不要“一刀切”,更不要一棒打死、全盘否定。作为锻炼和促进其成长的一种方式,实践的推进自然能检验出他们的想法是否正确与可行。这样,不仅能使村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而且也为其提供了到基层展现自己的机会。同时,这还是增强村官人文关怀,促进村官之间相互了解、学习和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
最后,组建大学生村官宣讲载体。成立大学生村官讲师团,是组工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基层党校来说,加强对大学生村官讲师团成员的指导也义不容辞。基层党校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天然纽带,不仅要在新村官的培训活动中做好广大村官的培训工作,而且要深入到基层农村开展宣讲,继续对老村官实施培训。而这个任务的完成,必然需要吸引更多的基层干部尤其是老大学生村官的积极参与。成立大学生村官宣讲团,是使教育培训工作反复不断、形成长期稳定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基层党校紧密联系大学生村官开展组工工作,深入乡镇党政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等基层单位宣传党政方针的现实需要。作为同龄人的精兵强将去对新的同事进行教育培训,就突破了交流沟通的代际障碍,增强了教育培训的说服力和可行性。通过他们彼此更加能够理解的语言结合具体生动的事例和新的情况变化上台宣讲,能够更好引导新村官同事更加深刻地认识党的各项基本政策,提高了大学生群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围绕培训方式转变,打造强有力的村官教师队伍
加强村官培训需要大力加强村官教育队伍建设。当前,我国区县对村官的教育培训思路偏仄,培训队伍的凝聚力不强、整体创新意识还不够突出。教育质量是“村官培训”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区县党校发挥其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继续教育得以安身立命的重要保证。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区县党校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仍然普遍存在,“一是党校整体队伍结构不合理,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所占比重较少;二是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知识结构不合理,具有高级讲师职称和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偏少,年轻教师较少。三是教师的继续教育落后由于受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党校教师接受过省级以上党校脱产培训的甚少。”(雷行光.对郴州市部分县级党校培训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1))提高基地教学质量和综合素质,关键要加强培训教师的队伍建设。社论认为,“生活方式决定需求,需求决定供给。”(朱小黄. 发展方式转变的可选路径[G]中国财经报.思想广场.2011年3月22日)在当下,转变发展方式解决“三农”问题要以村官培训为出发点。多处着眼,坚强保障,极力打造一支既是培训管理师、又是教学名师,课堂教学能力强、实践操作强的“双师双强”型教师队伍,促进村官培训教师在工作责任、精神面貌、教学能力、体系凝聚力等方面的建设是广大村官和三农发展的众望所盼。
首先,注入新血液充实队伍。加强村官培训队伍建设,要加大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硕、博研究生充实到专职教师队伍中去,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具有活力的党校教师队伍。同时,从各高校、科研院所选聘一批专家学者和有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干部到党校做兼职教师,尤其要到知名企业中选拔一批成功人士到村官培训中来传授创业经验,积极建立和完善村官培训教师的资源信息库,更加合理地配置教学资源,加强村官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
其次,鼓励教师接受进修培训。由于基层党校信息来源渠道窄,教师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对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迟缓,知识更新慢。在党和政府“干部年轻化”、“下基层大有作为”的政策指导下,“大学生村官”作为“香饽饽”,其群体的学历水平在不断提高。怀着对党和政府的一片忠诚,在培训过程中,他们非常希望党校教师能用更高层次上的理论帮助其解决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疑难。基层党校教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校本培训和校外进修,为防止知识老化,甚至可以直接参与“村官硕士班”、“博士班”的进修培训,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切实弥补个人不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再次,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适应教学改革和新形势下大学生村官培训的需要,基地教师要不断夯实自身的教学科研基础,积极探索新时期新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谈话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切实把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作为重要任务,紧密结合党校和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难点,研究制定操作性强、具体可行的科研方案和制度,按照“教学出题目,科研出成果,成果进课堂”的原则,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调查研究工作力度,精心组织一些既能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深度、又能与全县各项工作实际紧密联系、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这样的课题,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决从整体上提升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四、强化体制建设,形成健全有效的培训模式
2007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组部的一份报告中批示指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具有长远战略意义”,这成为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有人分析认为“村官”身上承载着四大重托:一是党的重托,他们是党政干部的后备力量的源泉;二是人民的重托,担负着农村事业的建设;三是国家的重托,担负着城乡和谐发展的重任;四是民族的重托,承载着民族复兴、和平发展的重任。(参见:“合理规范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党委的机制”发展论坛大学生村官)要完成这些使命,其接受教育培训必须要有一整套可行的体制机制作保障。“积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体制机制,是选拔任用干部、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现实要求,有利于提高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蒋继军:领导干部科学发展实绩考核应坚持“四个结合”.新重庆.2010年第11期)衡量村官培训是不是真正在学习,拥有一套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培训制度是重要的评估因素之一。对培训教师和广大村官来说,如果没有培训、学习制度,培训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和盲目性。加强村官培训体制机制建设,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健全培训领导机制和教师管理机制。领导机制和教师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强化是大学生村官培训有组织、授课有程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使培训活动始终保持鲜明的马克思主义色彩;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授课教师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保证了学时的准确性,体现出大学生村官培训活动的严肃性;有利于参与培训的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致,为村官培训活动取得实质性进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健全学习的激励约束机制。培训基地要把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与村官在培养期间的表现考核相结合,根据农村工作的实际操作制定考核的标准细则,结合学习培训的实际情况对每位村官定期进行量化考核。在所设置每个培训项目中都要树立典型,公平、公正、公开地评选出优秀个人加以宣传,并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应把大学生村官个人学习情况的考核报县委组织部列入岗位责任制考核的范围,突出培训学习绩效在基层干部的奖励、选拔、任用等工作中的评价作用,从而增强对大学生村官约束力。
再次,建立完善长期的学习保障机制。从目前村官的招录以及走向情况来看,村官成长不是1年2年的事情,而是一个2—3年的服务期。但是,很多地方都陷入一个误区,把村官培训看成基层服务期间的一次性“消费”。追问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方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导致。而放任这种现象继续发生,其结果不仅使得村官在基层知识老化,技能得不到更新,困难越积越多,而且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很大层面上停留在村官刚进村的那一段时间。虽然国家对于“三农”的人力物力投入每一年都有所增加,但事实上,有多少乡镇农技工作者和政府管理工作人员能够深入农村,比村官在村的时间还多?为此,国家政府要高度重视村官培训,大力拨付村官培训学习所需要的经费,进一步加大对区县党校和专业村官培训基地的投入,把村官培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确保其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正常有序地开展。
最后,健全考核培训的综合评价机制。健立健全考核培训的综合评价机制,对基地实施的培训活动、村官学习情况实施综合考核,不仅对推动学员接受非常重要,而且也是检验培训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为使大学生村官到基层能够展现才干、发挥作用,村官培训基地在着手培训时,就要紧密联系村官在村上和乡镇单位的实际,围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与学习讨论,以专题创业学习会、招商交流研讨会、职位操作现场报告会等形式丰富村官培训内容,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实行大学生村官成长导师责任制,组织跟踪调查制,组建大学生村官人文关怀网络;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自学制度、选修制度、促使村官制订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工作计划;对其心理承受能力进行检测,增强其在农村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经济社会调研能力;核定村官教育经费拨付情况,把“大学生村官培训”作为“三农”建设和“改善民生”的新的突破点纳入经济社会改革的重点,以期形成良好的发展效应。总之,发挥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的功能作用,有关部门在考核时,要把以上内容纳入综合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培训学习绩效评估。
(作者系重庆酉阳县龚滩镇罾潭村党支部副书记)
- 浙江嘉兴秀洲大学生“村官”之生存报告 (2009-07-16)
- 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2009-07-16)
- 河北省大学生“村官”发展调查报告 (2009-07-16)
- 福建省闽侯县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问题调研报告 (2009-07-16)
- 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 (200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