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新任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健康直面五种困扰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刘林生

  近日全国各省市选聘的大学生村官陆续进村上岗,面对农村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很多的80后、90后的村官们难免一时产生难以适应,产生思想困惑和畏难情绪,以及因理想与现实之间反差造成的心里困扰,如不及时疏导,将严重影响大学生村官们工作激情、心里健康,不利于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大学生村官心里健康就显得格外重要。根据笔者的了解,大学生村官往往有以下几个方面心理困扰:

  一是落差巨大的失落感。大学生村官往往思想解放,思维活跃,有比较大的抱负,对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有美好的憧憬。但目前大多数的农村工作、生活条件都比较差,容易让他们感到愿望和现实差距较大,产生“失落感”。

  二是沟通受阻的孤独感。大学生到村工作前,过得是集体生活,与同学朝夕相处,生活愉快。农村大多地处偏僻,且远离家乡和同学,经常是一个人工作生活在办公室。搭档工作的同事可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年龄的代沟、语言的障碍,让部分村官感觉沟通困难,容易感觉寂寞,产生疏远感和孤独感。

  三是能力不足的挫败感。大学生村官在处理问题和矛盾时,由于工作时间短,经验相对不足,,处理问题比较吃力,远达不到预期效果;且农村工作繁琐,常会使一些村官感受不到自己的业绩,容易产生工作上的挫败感,失去对工作的热情。

  四是低人一等的自卑感。迫于就业形势的严峻,社会上很多人认为选择当村官是不得已的举动,无形中让村官产生低人一等的想法。部分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村官觉得自己千辛万苦上大学,终于跳出“农门”,现在又在农村工作,与留在城市工作发展的同学无法相比。还有原本是农村的大学生村官,上完大学后反而要到生活条件不如家里的村去工作,觉得难为情。以上诸种想法,使大学生村官产生自卑感。

  五是无所适从的无助感。大学生村官在校期间工作磨练的机会并不多,刚走出校门就直接不如农村,从学生变村官,虽有满腔热情,但由于对农村情况掌握不透,不知从何处下手。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一旦达不到预期效果,很容易丧失信心和勇气,时间久了,大学生村官的自信心不足,甚至一蹶不振,产生无助感。

  种种思想包袱、心里困扰,非常不利于大学生村干部的锻炼、成长,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做好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和调适工作,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基层艰苦环境中心情愉悦、动力持久地干事创业。

  对于大学生村官自身要:

  积极恰当的心理定位。有些“村官”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知识丰富且扎实、专业技术能力强,是各级组织部门“百里挑一”选拔出来,是帮助村上谋发展、攻难关的,思想上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难以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这是必须要纠正的错误心态。大学生“村官”有正确认识自己,要有一个积极恰当的心理定位:即“我是社会主义建设千千万万接班人中的一员,要力争NO.1!”
  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调查发现,有的大学生“村官”对精神生活有较高的心理需求和期望,偏僻落后的农村卫生条件不佳、交通与通讯不便,饮食、住房等物质条件不好,较大程度的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专业知识和理想抱负得不到应用和发挥、“社会关系复杂”等让他们难以接纳现实,以致后悔自己当初选择当“村官”。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必须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和农村大大落后于城市的客观现实,有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 

  科学可行的职业规划。当今,经济利益已不再是有事业心、有抱负的大学生“村官”们追求工作的唯一目的。大学生“村官”应当科学地规划出自己的生涯发展道路,深刻认识到“如果我努力了,明天会辉煌”,并制定出系统的、科学的、动态的事业发展规划。

  管理部门要做到:

  一是谈心谈话“解压”。要通过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寻找大学生“村官”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源。属于相关部门保障措施落实不力的,应及时改正,严格依照中央相关文件的规定不折不扣地执行;属于大学生“村官”对政策不清楚或误读的,要及时宣传解释,消除疑虑;属于大学生“村官”自身缺乏社会经验、工作能力不强的,要进行针对性培训;属于个体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弱的,要给予更多关注,通过组织上帮、团队内帮、个体自助和专业心理干预等多种方式增强大学生“村官”的抗压能力。

  二是结对帮扶“减压”。要指派包村干部、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与大学生“村官”结成“2+1”帮扶对子,实行面对面直接培养,传授农村工作经验方法,帮助他们科学合理制定工作目标,在他们出现心理波动和遇到困难挫折时,积极主动地靠上去,帮助解决问题,教方法、指路子,坚持做到当自家的孩子对待、当重要人才对待、当后备干部对待等“三个对待”,增强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荣誉感。

  三搭建平台“疏压”。要定期聘请心理专家进行专题心理调适辅导,引导大学生“村官”正视所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和岗位选择,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减压、自我承受。采取建立大学生“村官”QQ群、飞信群、博客,举办“大学生村官论坛”、编发简报等形式,搭建沟通了解、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工作压力的平衡和工作难题的解决。建立大学生“村官婚姻档案”,每年举办一次联谊活动,为大学生“村官”牵线搭桥,解决婚恋难问题。(江苏灌南县田楼乡党委  刘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