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淮安市委着力破解大学生村官发展难题
江苏省自2007年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以来,广大高校毕业大学生在政策的号召下开始走进农村,服务农村,苏北农业大市淮安已有大学生村官352人。这些到村任职大学生为淮安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先进的知识、活跃的思想和青春的热情,更多的是敢于冒险、积极进取的发展精神,他们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日益彰显。
但是对于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年轻大学生,对农村认知的缺乏、农村工作资源的不足等因素还是限制着他们工作的开展,要想进一步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这些状况迫切的需要改变,大学生村官“怎么发展?不懂问谁?”的难题亟待破解。淮安团市委在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基层”的功能作用,立足“搭建平台、典型带动、活动牵引”的工作思路,整合资源,加强培训、分类引导,全面实现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100%兼任所在村团组织负责人、有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乡镇100%建立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团组织、各团县(区)委100%建立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联谊会,有效促进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茁壮成长。
一、打造联谊载体,提升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凝聚力
针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来自不同高校、选派在不同乡镇的群体性质,淮安团市委从提供平台、联络友谊、促进合作、加强沟通与提供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淮安市成立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联谊会,各县(区)成立联谊会分会,团委负责人担任联谊会会长,制定联谊会章程,定期召开座谈会、联欢会和研讨会,始终把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吸引在团组织周围,群体的组织归属感不断增强。依托网络载体,建立网上团校和手机团校,通过创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QQ群和手机短信群,有效促进该市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群体凝聚力不断得到提升。
二、打造培训载体,提升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发展力
淮安团市委注重做好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发展能力再培养工作,不仅要让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成为农业技术骨干分子,更要成为能够推动农村经济整体发展的主要力量。团市委成立了淮安市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发展顾问团,在由涉农部门专家组成的淮安市农村青年创业指导团基础上,邀请部分市青年商会优秀企业家和在淮高校专家教授加入,定期为全市大学生村官开展培训指导、业务咨询和结对帮扶,已经开展的培训内容涵盖了企业发展与管理、农村实用农业技术推广、涉农法律等多方面知识。顾问团成员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大大拓宽了培训范围和服务领域,为提升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发展能力提供了资源、搭建了平台。
三、打造创业载体,提升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贡献力
淮安团市委积极响应培养“双带型”农村干部号召,鼓励支持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积极协调解决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问题。截至11月,该市大学生村干部立足农村家禽养殖、农作物蔬菜种植等领域,已经实施创业项目16个,计划实施项目28个,这些项目的实施,在所在村产生了一定的“带头富、带领富”作用。楚州区苏嘴镇衡河村主任助理朱云鹏,与村民合伙开办肉鸡养殖,带动衡河境内新建鸡舍20余坐,养殖户年均增收近万元;涟水县村官嵇芳,开办银针加工项目,吸纳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25人,为农村留守妇女每人增收600元/月,目前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刚刚启动两年,淮安团市委将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把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养成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青年干部,让他们在建设新农村的大潮中开拓前进,奋勇争先。
- 朱善璐寄语农村基层干部:担负起农村改革发展重任 (2009-02-15)
- 灌云:着力构建“链式”培养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干部科学发展 (2009-03-12)
- 江苏打造大学生“村官”健康发展环境 (2009-06-05)
- 泰州市“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启动 (2009-06-14)
- 南京浦口区委组织部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 (2008-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