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区卢沟桥乡党委"五个一"营造大学生村官良好成长环境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赵军
丰台区卢沟桥乡党委在2007、2008两年共选聘40名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乡党委采取“五个一”措施,建立起一整套大学生“村官”工作上帮扶、思想上帮教机制,切实关心、关爱、关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综合素质一流的复合型人才,实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的目的。

  制定一个培养规划。乡党委制定并实施《卢沟桥乡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三年规划》,在第一年,让他们了解村情,与村干部交流,协助完成一些基础工作,拓展对农村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在第二年,结合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专长,分配具体工作,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第三年,在完成日常工作基础上,引导他们对前两年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对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深入思考。乡党委通过实施规划,努力使每名大学生“村官”都在政治上可靠,作风上勤恳务实,能力上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出台一个管理规定。乡党委制定《加强大学生“村官”规范化管理规定》,包括目标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月报、信息上报、请销假制度、重大事项报告等六个方面,既对大学生“村官”提出工作要求,又对各村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提出要求。各村大学生“村官”办公地点要有牌子,室内整洁,电脑齐备并开通网络,工作学习资料齐全,工作气息浓厚。《规定》加强了对大学生“村官”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了大学生“村官”工作水平。

  实施一个传帮带办法。乡党委结合实际,实施“三对一”传帮带办法,村三套班子成员和大学生“村官”结对传授工作经验方法,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党总支班子安排一名成员,帮助他们了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村委会班子安排一名成员,帮助他们熟悉开展农村基层工作的方法;村经济班子安排一名干部传思路、授方法,帮助他们成为发展壮大村域经济的生力军。各村在“三对一”传帮带的基础上,根据其特长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在办事解难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如,小屯村的马云负责村《国元通》报纸的采编工作,岳各庄的付莹莹做法律服务志愿者,郑常庄的庄乾伟编写英语培训教材等,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成立一个团支部。在乡党委的建议下,乡团委于2008年3月成立大学生“村官”团支部。团支部开展了一系列才艺展示活动,在重要节假日举行茶话会、联欢会活动,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发挥了自身的才干。组织到抗战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房山区霞云岭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诞生地参观,先后与霞云岭乡大学生“村官”和天津宁河县大学生“村官”座谈。奥运期间,40名大学生“村官”优秀的奥运志愿服务,被北京奥组委评为“首都志愿好团队”奖。大学生“村官”团支部书记赵艳涛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村官”。

  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平台。乡党委依托卢沟桥党建网,建立了大学生“村官”专栏和村官论坛,利用专栏精心选择培训内容,利用论坛开展互动交流,让他们在学习和沟通中不断充实提高。收集了北京市优秀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制作《大学生村官》电教资料,放在网上学习借鉴。对优秀大学生“村官”大力宣传,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成长和展现才能的良好氛围,使他们牢固树立“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意识。(北京市丰台区委组织部  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