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社会,让选拔生碰壁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小 象
10年前,广西来宾市201名“选拔生”作为优秀大中专生被选拔到基层挂职,并纳入干部管理。10年后,他们面临被解聘辞退。新京报刊登了一张选拔生代表的合影照,照片上,他们已不再年轻,曾经风华正茂的额头上多了些岁月的沧桑,令人看了有些心酸。
让“选拔生”们落魄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按照当地人事部门的说法,是没有空余编制可给他们。而同时当地有113人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事业单位编制,其中半数为乡镇官员亲属。原来,选拔生们不是哪个领导的亲戚,也没有什么裙带关系,他们必须为领导的七大姑八大姨们让路,哪怕其中有些人是小学毕业,原先也只是卖菜的。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经提出“熟人社会”概念,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通过私人关系联结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成了社会关系的主体。来宾市兴宾区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熟人社会”的“威力”。大学生去农村任村官,国家出台此项政策的本意,是希望年轻人用现代科学知识为农村农民服务,为农村注入先进文化因子,谁知大中专生将十年的青春都奉献给当地,末了却连饭碗都捧不住,32岁了连农村姑娘也看不上他,在“熟人社会”这堵墙上碰得鼻青脸肿,“先进”败给了“落后”。
“熟人社会”必然产生“公权私用”,“公权私用”反过来又巩固、强化了“熟人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社会效应是极其负面的:谁还肯兢兢业业苦干、谁还会为社会奉献?一切都比不上裙带关系、朝中有人。
我曾纳闷,如今的法制可谓越来越完善,对腐败的打击也越来越严厉,可腐败为何仍屡禁不绝呢?我想,其中的一个根源在于中国的熟人社会根深蒂固,“熟人社会”的价值观令他们对以权谋私不以为耻而习以为常。来宾市一个乡长所说:“我辛辛苦苦奉献四十年,为老婆弄个编制不为过吧!”
用现代的公民文化取而代之是当今反腐迫在眉睫的任务,但公民精神怎样穿透“熟人社会”的壁障呢?
让“选拔生”们落魄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按照当地人事部门的说法,是没有空余编制可给他们。而同时当地有113人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事业单位编制,其中半数为乡镇官员亲属。原来,选拔生们不是哪个领导的亲戚,也没有什么裙带关系,他们必须为领导的七大姑八大姨们让路,哪怕其中有些人是小学毕业,原先也只是卖菜的。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经提出“熟人社会”概念,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通过私人关系联结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成了社会关系的主体。来宾市兴宾区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熟人社会”的“威力”。大学生去农村任村官,国家出台此项政策的本意,是希望年轻人用现代科学知识为农村农民服务,为农村注入先进文化因子,谁知大中专生将十年的青春都奉献给当地,末了却连饭碗都捧不住,32岁了连农村姑娘也看不上他,在“熟人社会”这堵墙上碰得鼻青脸肿,“先进”败给了“落后”。
“熟人社会”必然产生“公权私用”,“公权私用”反过来又巩固、强化了“熟人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社会效应是极其负面的:谁还肯兢兢业业苦干、谁还会为社会奉献?一切都比不上裙带关系、朝中有人。
我曾纳闷,如今的法制可谓越来越完善,对腐败的打击也越来越严厉,可腐败为何仍屡禁不绝呢?我想,其中的一个根源在于中国的熟人社会根深蒂固,“熟人社会”的价值观令他们对以权谋私不以为耻而习以为常。来宾市一个乡长所说:“我辛辛苦苦奉献四十年,为老婆弄个编制不为过吧!”
用现代的公民文化取而代之是当今反腐迫在眉睫的任务,但公民精神怎样穿透“熟人社会”的壁障呢?
延伸阅读:
- "挂职村官"遭辞退 尴尬处境待谁破 (2009-06-16)
- 陕西省城固县管理服务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纪实 (2009-06-16)
- 陕西镇巴县召开选调生暨大学生“村官”座谈会 (2009-02-12)
- 中央组织部要求各地务必将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2009-01-25)
- 陕西商州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 (2009-02-03)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