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村官的承诺只是海市蜃楼?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周奕婷
    2009年7月13日,辽宁省新民市的大学生村官邢曼丽和另外10名大学生村官再次来到了国家信访局上访。但当天下午,他们就被有关方面“劝”回。

  上访的原因是,20多名大学生村官已在农村“服务”九年,但新民市政府不仅拖欠每人一万多块钱工资,还提出要解除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改签临时工合同。(7月30日)

  空降“大学生村官”,从理论上分析可谓两全其美。一方面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能解决农村建设中人才和知识匮乏问题。而且,国家为鼓励大学生下去,也曾信誓旦旦承诺,大学生村官在聘期满后有五条出路并配套相关的优惠政策。同时,在利益支配下,地方政府更是卖力吆喝,下意识的夸大其词。最终,抵制不住“诱惑”,许多大学生抱着对未来的美好梦想,走进了偏远农村。

  可是,这次出现在辽宁省新民市出现的大学生村官上访事件划破了政府之前为大学生村官勾勒的蜃景,它再一次拷问我们的政府,鼓励大学生下基层是否是个深思熟虑的决定?当年许下承诺时是否充分考虑过其可行性,抑或只是被大学生就业折腾的焦头烂额,而想到的一个搪塞之策?

  大学生是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许多人大学刚毕业,正值一腔热血,渴望大展宏图、有所作为。在国家的鼓励下,他们放弃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走进了偏远农村,走进了基层,走进了社会的最底层。将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挥洒到了那里。这个过程中,他们为国家贡献了多少,放弃了多少,我们可想而知。

  而今,九年过去了,他们的努力换来却是工资的一再拖欠、“村官”身份的即将解除。这种感觉或许和上当受骗差不多。当一个人觉得被社会、政府都欺骗的时候,以后他敢去相信谁?满肚子的愤怒和失望又能交予谁去诉说?空降的“村官”数量可不小,倘若国家现在不能很好的解决“村官”们的出路问题,政府信用将会因此受伤很深,其中潜藏的风险更是不可估量。不良情绪在这群年青人内心积累便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且,这也必将影响大学生进基层这一计划的继续实施,同时,严重影响已经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的工作热情和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所以,政府现在应该迅速制定出应对之策,解决好大学生“村官”工资待遇和出路问题,兑现自己当初许下的诺言。一味的“劝”回去,只是掩耳盗铃,逃避现实问题的消极措施,终究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