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的走与留
大学生村官是探索农村人才培养一种新型模式,开创了大批大学生进入农村工作的先河,既给农村人才匮乏注入了新鲜血液,也给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既为农村人才培养了后备军,又给农村发展带来了开拓者。但三年期满后的走与留又成了村官思考的新问题。
首先大学生对村官的定位具有盲目性。随着高校每年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严峻,为解决就业难题,很多才出校门的毕业生选择了大学生村官这条路,但此项选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这些大学生的头脑中并没有建立服务农村的意识,而是迫于就业压力,先就业再择业。往往是以此为跳板,寻找下一个更加优越的工作环境。这就违背了大学生村官这一农村人才培养模式的初衷,也就动摇了大学生服务农村的基础。
其次,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使刚刚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无从下手,再加之他们缺乏正确的发展导向和专门人员的指导,往往使他们感到困惑,进而退缩产生厌倦,从而对农村工作产生惰性心理。
第三,由于大学生刚刚踏入社会,没有正确的职业规划,缺乏目标,村官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事物,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实际工作中对困难的预计不足,缺乏处理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他们在农村工作的决心。
第四,政府在大学生村官这一农村人才培养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某些方面也阻碍了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大学生村官这一农村人才培养机制的原始初衷是让大学生深入农村,发挥自己的知识才干,给农村注入新思想、实施新举措、带来新发展。但政府为了给予大学生村官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往往把大学生村官留在乡镇政府,让他们从全局上认识农村、了解农村、帮助农村发展。但这样的做法却与大学生村官的能力不匹配,很多大学生还没有达到这个能力水平,从而导致他们工作思路混乱、找不到方法、抓不到重点,也就做不出成绩。另外,留在乡镇的大学生村官普遍存在定岗不合理、使用不到位的现象,他们往往没有固定的岗位,哪个部门的工作他们都从事,但对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都是片面了解,干的事情多,学的知识少,并没有发挥自己本身的特长。
由于大学生对村官的定位,发展导向和自己的职业规划缺乏合理性,再加之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不到位、使用不到位、定岗不到位,导致大学生村官对走与留感到困惑。走吧,走的不甘心,留吧,又留的没底气。
笔者认为,习近平副主席在与大学生村官座谈时指出:大学生村官要“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留得动”。其实这对大学生村官如何在农村工作已经指明了方向。要想今后“留得动”,必须要能够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得到群众的认可,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带头人。不经历风雨是见不到彩虹的,大学生村官要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树立奋发图强的信念,农村天地广阔,大有作为,只要自己努力了,老百姓的认可就是最好的出路。
- 陕西省城固县管理服务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纪实 (2009-06-16)
- 熟人社会,让选拔生碰壁 (2009-06-17)
- 陕西镇巴县召开选调生暨大学生“村官”座谈会 (2009-02-12)
- 中央组织部要求各地务必将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2009-01-25)
- 陕西商州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 (200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