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女大学生村官穿旗袍:她们不应该成为花瓶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薄文军

  针对近日网上“大学生当村官要求女性统一穿旗袍,是为迎接领导干部”的言论,有关媒体采访了四川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包括部分女村官。据称,为了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加强龙潭乡的对外宣传,乡上选拔了一批熟悉乡情、文化水平较高的年轻同志作为讲解员,负责介绍全乡园区建设、乡村旅游发展情况。(2012年8月3日四川在线)

  按照当地的官方解释,女大学生村官统一穿旗袍,不是为了迎接领导干部,而是服务所有游客的。既然如此,问题似乎可以理解了。因为各地主导产业不同,在生态观光旅游区,有气质、有文化的女孩子被安排当讲解员,这很正常。而作为旅游讲解员,被要求统一穿旗袍则是顺理成章的。

  然而,这种解释本身仍暴露出当前各地对大学生村官包括女大学生村官定位不准确的通病。大学生村官什么?他们首先应该是“村官”,是村级事务的管理人员,而不是摆设。尤其女大学生村官,她们是来了解农村,学习基层管理的,不应该成为“花瓶”,不应该成为各种形式的“花瓶”。

  按照广元市的说法,通过讲解岗位,可以锻炼相关人员的的胆识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该乡有许多年轻同志(大多是大学生村官)都是在这一岗位上锻炼后考上了不同岗位的公务员。这种解释可以算作“真诚”,但也足以暴露出当前大学生村官派遣工作的“症结”。

  很显然,对一些地方乡镇、村庄来说,大学生村官不是来当官的,只是天上掉下来的“廉价劳动力”。而对大学生村官本人来说,他们也不是来当官的,而是来“镀金”的,是来“准备考公务员”的。既然如此,乡镇、村“两委”和大学生村官是很容易达成共识,彼此相安无事的。

  我们派遣大学生村官的初衷是什么?值得三思呀!